这两天学校里的人渐渐多,各色各样的车开始涌入本就不太宽阔的校园。新鲜的面孔几乎占据了窜动的人群,透着淳朴青春气息的学弟学妹们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而陪伴新生及家长也快速成为了一些学生组织争相服务的对象。甚有一番热火朝天的喧嚣之感,仿佛预示着明天的食堂会爆炸的感觉。
不禁想到三年前的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学校的报道的场景,懵懵懂懂的,左一声学长,右一声学姐的叫着,还问这问那,对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想起来还有些遗憾,因为自领完我到宿舍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学姐,这位我进入大学的第一位很聊得来的学姐。我想或许我们两缘分的长度只是教学楼到宿舍楼这么短吧。
当我大二大三的时候,还会饶有兴趣的参与服务服务新生,认识认识新面孔,交交新朋友。可是当我已然成为准毕业生的今天,再看新生来临,深感的是学校的拥挤,我也若一旁观者般见着那些年轻的面孔穿梭在校园里,也和当年的我一般,带着好奇经历着校园的种种。同时家长们宠溺的帮着孩子忙里忙外。
"中国式大学生开学了,拖家带口,累死家长的现象,好还是不好?"
这个话题似乎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家长出于担心孩子未来四年的生活学习环境,跟着一起来学校报道也可以理解。昨天中午,我抱着百词斩在刷单词,透着茶水间的窗户刚巧目睹一家四口陪着闺女来报道。烈阳当头,虽然已经九月了,周还是飘着很有温度的空气。我从窗户顺势往楼下看,男子将一只大包裹侧肩使力背在了身上,步履随之便下意识的抖了一抖。听不清交流的啥,最后妹子把包里好不容易摸到了的钥匙递给了男子,男子取完便摸索着探路,独自往宿舍楼方向去了。
但是独立性这一课,我想从开学刚报道,就应该抓住机会开始修这门课。宿舍楼里的空房间,闲置的房间随着入住的人越多,开始被利用起来了。我在上下楼的时候,或多或少会看到那些家长们为孩子收拾的场景,而孩子们则是坐在一边,又或者玩着手机,或者和另外的亲人出门购物。晚上逛超市的时候,很多摆放生活用品的地方也早已被抢购一番。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因为路途遥远,带着勇气和期望独自踏上报道的道路。挺佩服这些人的,因为我能理解刚到异乡,需要独自处理的预设和现实差距的心理落差,需要自己安排好各种相关的事情,领军训服啊,搬宿舍啊等等。需要自己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而远方的亲人则是在电话中感受着他们孩子的情绪。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新生入学仿佛成了一次争斗赛,学校方面,给孩子们展现的永远是最友善的一面。但我觉得好与不好,当踏入校园的那刻起便能感受到了,因为氛围无法被人为所欺骗,因为人的内心总有参照物来预判外界这一切。
毕竟是新生们熬过苦逼的高中,踏入人生的另外一个旅程。我以准毕业生的角度告诉你们,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能培养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和思想,通过各种尝试探索自己所热爱的东西。Just do it!
写于九月四号,忘记发布,所以九月五号推布两篇。小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