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的奇葩说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他真的很努力”,这是不是一句好话。
看到这个辩题,我果断转发给一个被“努力”坑到大的老同事。陈铭的一番话听得他热泪盈眶。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替他说出心里话了。
我这个同事,小时候生活条件很好,父母很西化,从来不对他有什么要求。上高中以前,整天美滋滋地,不知道什么叫压力。可高中上了一个市重点,周围全是奔着北大清华去的学霸,突然明白自己原来是个学渣。
可是,这个明白的过程相当惨烈。据说,是有一次,他妈问老师,我们家这孩子怎么样,老师说了一句,您家孩子挺努力的。
他当时就崩溃了。他跟我说,至今都忘不了那个场面,他们班那个特别会夸人的班主任,竟然词穷到只能用“努力”来评价他,可见自己有多差。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是内心足够强大,可能真的自暴自弃了。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依然恨到咬牙切齿,面目狰狞地问我:你说,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优秀的品质,怎么到我身上就成了努力了。
我猜想,很多人都受过这种刺激。如果把努力搭配上一个美好的结局,那么效果一定大不相同。可惜,但把努力拎出来,很有可能,这人实在没什么其他能拿的出手的东西。
努力这个词儿,可以当安慰别人的理由,可以当安慰自己的借口,就是不能当成夸人的标准,因为努力真不是什么优点,它本来就是每个人都该干的事儿。
你真努力,曾经一度是朋友圈里互相鄙视的官方用语。
起因是一个HR朋友讲的一个惨烈故事。
他们公司有一年升职评审,每个候选人都做了陈述后,几个老板开始讨论,到底该给谁升职,每个人都有特色,有人业绩一流,有人擅长交际,唯独到了一个老黄牛身上,有个人突然跳出来说:这人很努力。
不知道你能不能想象到那个可怕的场面。努力虽然很好听,但有时候真的很害人。
朋友说,在他们公司,努力约等于笨。
笨鸟先飞虽然没有错,但一只鸟,如果除了笨,没什么别的资本,混下去也是很难的。毕竟在职场,没人有耐心,容忍你勤奋外表下的一事无成。
其实,对于“努力等于笨”这个言论,我并不赞同,毕竟很多聪明的人也很努力,但你如何区分聪明人的努力和笨人的努力,还是结果说了算。
你当然可以说,自己享受勤奋的过程,但人在江湖,不是你自己好,就能说了算的。就像《龙樱》里那句经典台词:
所谓考试,只是看你是否达到合格线。曾经是否努力过这个事实,根本毫无意义。
结果论很残酷,可这就是规则。并不是所有努力都没有用,得看你这个人有没有用。成功人士的努力就是高品质的勤奋,失败者的努力就是低质量的荒废。
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早受益。
这些年,在职场,遇见过很多人,总喜欢掩饰自己的努力,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前辈,希望自己看起来是个娴熟老练的精明人。
为什么?
我曾经问过老板这个问题,他的答案,颠覆三观:你就想象一下,如果我把自己累死了,会不会成为业内的笑话。
我仔细想了想,还真是这样。如果说,二十几岁,勤奋还能当成炫耀的资本。到了他这个年纪,有比努力更重要的事。即使你还必须努力,也不能让人发现。
他问我,一个成功的老板什么样?
我仔细想了想,大概是这样:朝九晚六,上班喝茶,一周双休,躺着数钱。唯一能发挥余热的地方就是制定个战略,布置个任务。
亚马逊CEO贝索斯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时间管理哲学,他每天要睡8小时,上午十点之前不开会。他说,身为高管,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做量少而质精的决策。如果少睡一点,他可以做更多决策,但并不值得。每天能做出三个明智的决策,就够了。
聪明人都在犯懒,你还拿努力夸奖别人?是不是有点搞不清状况。
每个人都知道,一个人要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可问题恰恰是很多人已经非常努力了,看起来还是十分费力。
原因只有一个:某些地方,出了错。
我有个同事,30多岁了,每天在办公室加班到十点多,周末很少休息,好几年没休过假,做出来的工作还是漏洞百出。连老板都心疼了,好几次裁员都不忍心辞退他。
他自己也顶着重重压力,经常跟我诉苦,自己为什么这么笨。后来,我就发现,其实他的忙并不是因为笨,而是性格上的某些不适合。
他是个极度看中细节的人,有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在我们这种野蛮生长的公司,用工匠精神在奋斗。
可是,这种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的工作方式,拖垮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KPI。
易道创始人周航曾经说,硅谷互联网公司下午六点后就没人了。很多人觉得他们太不勤快了。但周航却觉得,他们之所以轻松,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可我们却喜欢做很多很多,生怕自己做得不够。
而真正聪明的人,都很会发力,他们会把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去掉,集中精力只做必须做的事。
这段话,让我想起《教父》里那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说了这么多,不是努力没用,而是不能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