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三德是个农民,农民育种家。
他1932年2月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39年3月迁至穆棱县河西乡普兴村,50年11月参军,历任战士、副班长、副排长、团军械修械所所长等职务。62年1月从部队转业回乡。
看着刚刚经历过大饥荒的家乡,年轻的朴三德被深深震撼了。河西乡是穆棱河畔的水稻主要产区,但当时亩产只有250斤,社员们年年种水稻却吃不饱大米,只能靠救济粮过日子。这个有着12年军龄的转业军官热血奔涌,让家乡父老吃上饱饭的强烈愿望使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工作岗位,回到普兴村,一头扎进水稻育种事业足足干了40多年。
这是艰难的40年。从零开始的朴三德拿出职业军人那种认真学习钻研的劲头和不服输的精神,跑遍了全国的育种基地和农技科研部门,天天泡在水田里,风餐露宿,不知昼夜,硬是从门外汉变成了公认的育种家。他以自己的家乡普兴村的“普”字做为自己选育良种的品系代号,研究培育出78个新、优、特“普字号”水稻新品种,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35项,有两个品种(普选10号、普选18号)被国家选为出口援外的品种。
这是辉煌的40年。这位全国为数不多的农民育种家创造出高寒冷凉山区水稻公顷产量三万斤的历史高产记录,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全省水稻高产大王”的称号。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截止至2002年,普字号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500万亩,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10-15%,累计增产水稻25亿斤,种植户纯增经济效益16亿元。1978年他光荣地出席了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并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工作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和“农民育种家”的光荣称号。90年他的事迹被编入《黑龙江省水稻发展史》,95年4月又以黑龙江唯一的农民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98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奖,2001年1月又荣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勋奖章。
朴三德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是在育种基地度过的。因多年积劳成疾,他不幸罹患食道癌,于2003年3月3日与世长辞。在种业公司的病榻上,他将育种事业的接力棒郑重交给儿子朴永彪手中。
朴三德就这样用农民的热切、军人的坚毅、科学家的执着,用自己勤奋的一生,为我国水稻发展史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他是一个传奇,更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