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妮描述了三种神经症症状。这三个例子中,他们分别采用的是接近人群、反对人群、脱离人群的防御机制来消除人际交往焦虑。他们内心渴望与人交往,行动上却是在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们的愿望相背离。霍妮认为,造成这种悲哀局面的是儿童期混乱的人际关系。这些儿童往往在制造焦虑感的家庭中长大。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造成孩子的焦虑感。(做好父母真心不易)他们为了消除焦虑,却形成了神经症的人际交往方式。
读到这里,一些孩子的面孔浮上心头:
小刘,总是有一种特别的过分的热情,希望靠近老师,希望和同学建立关系,结果却总让人想要拒绝。她的眼神里有一种讨好,但她并没有信心赢得一份稳定的关系,于是感觉总在跳来跳去,像个小丑,可怜又可气。
德里,《特别的女生撒哈拉》中的人物,在家中常遭遇家暴。对同学老师冷漠又残暴,他在用敌对的方式对待他人,以补偿自己的不安全感和无能感。内心深处,他其实是多么渴望爱!
也有一些孩子,似乎甘愿被忽略,总是安静地在人群之外,眼神闪烁而怯懦。
当然,并不是有这些表现,都是神经症。人们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防御机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或多或少会有用到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应对人际交往焦虑的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