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概念
1. 金融学核心就是估值。估值,然后判断是否应该投资。
这其中,隐含了一层意思,金融目的就是获取投资回报。所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非常关键。如何判断?首先要对一个投资标的有认识,评估它的价值。
2.怎么对标的进行评估?
方法很多。基本的思路,一种是直接求具体数,被称为绝对估值法;二是做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和现在的同类比较、和现在的标杆比较,也称为相对估值法。
两种方法下,还有更具体的细分。
绝对估值法下面,根据标的公司特点不同,做研究的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适用方法。常见的有四种,一是适合小股东用的股利折现模型(发现金融思维非常现实,对于未来,都要进行折现到当下)。二是适合公司收购方用的公司整体的FCFF,适合股东的FCFE等。三是剩余价值模型(这个就引入了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用净利润扣除机会成本。四是资产基础的估值方法。
相对估值法下面,有价格和EPS、价格和资产、价格和现金流的比值,也有市场价值与利润的比值。
总体来说,对一个公司进行估值,有很多维度来考量:
——股利折现后的现值、现金流折现后的现值、剩余价值、资产基础价值
——P/B、P/E、P/S、P/CF、EV/EBITDA
——其他
3 什么是价值
金融里,对一个标的描述,往往会进行多维刻画。就像神探夏洛克,看到一个人,脑子里就会蹦出各种维度的信息,也像你去机场,摄像头人脸识别时,对你从各种角度进行的比对和确认。
金融中划分维度很有意思,拿价值这个概念来说。
——内在价值,就是本身的价值,客观的价值。比如一个玉石,本身就有他的价值真真实实的在的。观察玉石的人们,会对这块玉石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不管判断的准确与否,都和客观价值是两个性质的事情。这里再次体现出金融学多么现实,一定要尊重事实,本身的价值和你以为的价值,不是一个事。
在咨询逻辑里,有一个说法,区分观点和事实。真实价值是事实的话,观点就是你认为的价值。你认为的价值,一部分源于现实,一部分源于主观。主观是对是错,对现实的理解是否准确,就要看个人能力了。所以预测价值,包含了两部分,一个是真实价值,一个是主观误差。
除了内在价值这个核心指标之外,对一个公司,还有其他四个维度来衡量,这四个维度分为两组。
第一组,是从公司来说,看它正常情况下的价值,永续价值;看它的异常价值,清算价值。现实中,很多事情具有其特殊性,金融学力求客观刻画各种现实情况。
第二组,是从交易者的角度来说。通用型的交易者,用“市场价值”。特殊的交易者(比如有的人喜欢石头,不喜欢玉石,那可能在他眼里,这块石头比玉石要贵重的多),用“投资价值”,因为,同一个东西对不同人的效应会有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不同人的偏好、掌握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所以也要允许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价值。
4 估值步骤
分五步。我们要了解一个公司,要先了解总体。个体作为总体中的一部分,有其特点,也有总体的共性。总体共性是:5力模型、3个策略、一个GIGO
五力模型:从两个层次来说的。第一圈层是与行业上下游有关的两端、与行业本身有冲突的同类,第二圈层是看外面变化,包括外来替代你的人,外来替代你产品的产品。
3个策略:这个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结论。通常有低成本策略、差异化策略,多元化策略。
一个GIGO:金融很关注数据质量。输入是垃圾,输出也有问题,所以数据质量一定要高。
总结:
写到这里会发现,金融学是非常严谨和理性的,非常现实,也很尊重差异性。现实体现在关注当下,而且为保证准确,会从多个角度描述同一个事物;尊重差异是认为有很多不同的情形,不同的主体,不能同一而论。而且,还把一个人们常常混淆的概念,用公式抽象了出来(估值=内在价值+主观误差),也体现了观点和事实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