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的老同学阿明来我家里做客,当年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学霸。他抱怨道:自己辛辛苦苦学习,获取了985学士、硕士,现在出来工作几年的光阴,但是依然被那些富二代秒杀,心里感到挫败,怎么破?
我不擅于安慰别人,随口就一句:你都这么出色了,还抱怨,让我怎么活?
他说:没有,因为我比不上别人,特别是以前的阿强,我们读书是学友,成绩水平不相伯仲。但是他家里条件不一样啊,在大学还没感觉我们的差异,出来社会后差距就表现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做的不错,但是被别人比下去,我心里很不爽。
这些话我似曾相识,不久前在一本书里看到。
我就问他:阿明,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很像表现得自己吊儿郎当,同时拿下高分,不费吹之力?
阿明:...怎么突然转变话题了?!
我继续问:你每次考试都更关注自己的成绩、排名,是不是?如果考砸了,你就会关注阿强是不是排名在你之下。如果成绩差,阿强排名比你高,你就几天郁郁不欢。
阿明:......
我还继续问:你是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像“天才”,不接受有可能失败的挑战?因为那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你会感觉伤害到自己的自信?
阿明:你突然刀子嘴,不是顾及跟你认识十年的旧情,我现在宣告友尽了!这种想法是一直存在我的心里,其实不是我,隔壁班的阿静。漂亮的学霸也是这样的,所以她一直学习都倍感压力。出来工作了,也是老样子,现在压力受不了,上个月去报名参加了心灵工作坊。你说的这些话是从心理课上学回来的吗?
我说:我说话唐突了,抱歉。我最近看了本书《终身成长》。我看的时候感觉就像关羽刮骨疗伤,躺着也中枪,里面很多心理思维都在像说自己呢。我们这些想法,里面总结为“固定思维”,英语叫“Fixed Mindset”,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僵化的思维”。
阿明:听上去我明白了,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固定思维",是不是意味着一辈子都会是失败者?
我:不是的,其实固定思维是很多人都有的,刚开始我问你的三个问题别说你这样的学霸,就是我这种学渣也有呢。《终身成长》提出固定思维之外,分析了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发现他们成功的原因是有"成长思维",Growth Mindset。不如我给你一张图吧,你就清楚了。
阿明:我硕士毕业之后就没用英语了,有些单词不认识,你给我一张写着全部英文的图片,莫非你又想在我面前秀优越?你这是“固定思维”!嘿嘿!
我:不不不,我在网上找的懒得修改,如果直接给你中文原图,我怕你一看就懂,没耐心听我说完。
01
.固定思维的人会把挑战看做洪水猛兽,逃避挑战。他们除了有畏难的情绪之外,《终身学习》指出他们害怕失败会暴露自己的弱点、缺点。他们面对弱点、缺点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天赋,感受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即使经历上一次的成功喜悦,他们很快又会陷入被失败包围的情绪。成长思维的人,他们喜欢挑战,拥抱挑战,因为挑战可以检视自己的实力,检测自己的bug,他们面对缺点弱点,不会质疑自己,他们知道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明白自己的不足是得到了反馈,有利于下一步针对性练习。
02
面对挑战,两种思维就已经大相迥异,那么面对困难障碍呢?可想而知...固定思维的人会早早放弃,因为在他们得世界里所有事物都应该是一帆风顺的,或者他们相信天赋可以解决一切,如果困难他们首先想到那不是我天赋所擅长的,他们就会放弃离开。成长思维的人,会坚持面对困难,他们会想办法冲破它,跨过它实在不行就想办法饶过它继续前进。即使被困难打败,他们会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大大方方承认困难在能力范围之外,吸取经验再努力。
03
.固定思维的人有一个显著特点“天赋决定论”。认为拥有天赋就可以轻轻松松搞定一切。你让他们出七分力,可以。要他们去尽全力完成一桩事情,有点难了。不是有句话嘛,“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但是呢,那些固定思维者他们害怕被人看到自己努力的样子,却只会把“毫无费力”的样子展示给人。我在刚才不是跟你说,有些人不是在学校一副毫不费力,回到家关起门来却非常勤奋的样子吗?你我都曾经如此掩饰自己,甚至有的学生还羞于承认课外补习。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反正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逼格”。现在我细想他们是一种无意的“恶”,为了“诛心”,使用“天赋辗压”打击对手。
关于他们恐惧努力的原因,《终生成长》的一段话,说到我心坎里,我指给你看。
为什么努力如此令人恐惧?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了不起的天才不需要努力。对努力的需求会给你的能力笼上阴影。
第二,就像萨莱诺-索南伯格说的,它让你再也无法去找借口。如果没有努力,你可以说“我本可以[此处随意填空]”,而一旦你努力过了,就不能再这么说了。有个人曾经对我说:“我本可以成为马友友(Yo-Yo Ma)。”如果她真的为之努力过了,她就不能再说这句话了。
一旦努力失败,他们就没有推诿的借口了。
成长思维则认为努力是成功的必经途径,熟练需要练习,甚至自己的智力水平都可以通过刻意改变。
04
固定思维的人内心很敏感,很需要自尊,那么外界的评论对他们会如坐针毡,几句话就引起内心的波澜。其实我现在才发现很多优才生是为了优越感,别人的鲜花喝彩而勤奋学习,这是他们的动力之一,但不是最持久的办法,除非自己能一路下来都是老子天下第一,否则优越感迟早会破灭。那么,他们听到人家的负面评论,就仿佛自己被贴上标签,这个标签好像一张具有不能上诉的法律判决书,他们爆粗反驳,或者心里纠结想把标签撕下来,至于那些评判有没有道理他们不在意,一个负面的评价已经消耗他们的精力。成长思维的人最看重反馈,反馈是成长之路的重要环节。评判有道理吗?如果有,那就当成礼物收下。如果只是无意义的责骂“垃圾、太差劲了...”,成长思维的人只会当做清风,从耳边吹过。
05
固定思维的人不仅内心脆弱,还会嫉妒别人的成功。对别人的进步、成事当做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与威胁。内心想办法反过来超越别人、压制别人。成长思维就会想,他们付出里努力值得成功,他们的成功有什么可学习的?自己可以复制吗?
你看,两种思维对比是不是很清楚了,长此以后,固定思维会变得消极,自己不敢尝试,龟缩一隅。而成长思维,会一步一步前进,走向更大的世界,身心更自由。
阿明:够了,信息量有点大,我大概都明白了。怪不得阿静需要心理医生了,一个人的头脑被固定思维占据了,纵使一时得意也未能长久心安如意,他无时无刻不把自己与他人比较。这本书跟我以前看过的什么“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励志书相似,但是《终身成长》更有论证,更有道理说服力。还有,你第五点,我深有同感啊,我上一年在一个小型的私企呆了半年。那个老板就是个固定思维的人,他志大才疏,但是因为有钱,在企业里是说一不二所以优越感、权利欲爆棚。在单位里,他颐指气使,一起开会没多少人愿意给他诤谏,即使私底下指出问题也要冒着被臭骂一顿的危险,搞得身边都是溜须拍马的人。稍有点成功,他都认为是证明自己管理能力、商业眼光。半年后我就辞职走人,在那种环境下我呆不下去。
我:我在《终身成长》也读到很多商业案例,一个固定思维的领导有强大的破坏力。例如看了本书后,我才知道李·艾柯卡(Lee Iacocca),挽救克莱斯勒的美国商业偶像第一人,风头盖过韦尔奇的领袖。本来他还能更出色,但是固定思维限制了他的再创高峰。固定思维的老板或许他们很有手段,很能干,但是我发现他们有致命缺点,就是对与“名”的贪求。他们很多都会做着“商业英雄”的美梦,限制下属的发挥,好显得自己单独力挽狂澜,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他们还会花钱雇佣作家为自己撰写“商业自传”向世人歌颂自己。“安然”这家大企业,就是被固定思维的企业家给作死作破产了,总裁、董事长都为了显示自己高高在上的特权,员工好像是他们体现自己名誉的工具,他们只在乎华尔街的投资者,“在没有一分钱实际收益之前,就已经提交了盈利上百万美元的财务报告”,为了一时完全放弃长远利益,这种领导太可怕了,他们或许不是真正意义的坏人歹徒,但是名誉把他们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前。
阿明:哈,所以我感觉自己的离开是很明智的。
我:韦尔奇、郭士纳、穆尔卡希从濒临破产的结局把企业起死回生,我发现原来她们都有成长思维。他们尊重人才,把残酷自大的高层辞退,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艰难的险境当做一次历练,最后企业恢复利润了。阿明,听说你打算创业,《终身成长》这本书很适合你修正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最终都会充满了痛苦,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却充满感激之情。他们感激自己的同事,感激他们让自己精彩的旅程成为可能。他们将这些同事称为真正的英雄。
阿明:话说回来,我的父母对我要求不高,都是吩咐好好读书,成绩好就奖励几句话。为什么我会有“固定思维”呢?
我:成长思维并不意味不能夸奖孩子,而是不要夸奖孩子的天赋、外表,也不是要降低标准...要把孩子的成功成果与他们的努力链接起来。“孩子,因为你聪明所以成功”和“孩子,因为你的努力所以成功”两句话孩子是会接受判别的。另外,我的个人看法,你和阿静这些学霸,从读书开始就对自己要求严格,还特别逞强喜欢用分数,用收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在书上知道,这些固定思维者有更高的抑郁焦虑风险,你们本来还可以更成功,更有幸福感的,只要转变思维。
阿明:哎呀,果然思维会影响人的一生,润物细无声。我以后有个娃都要注意教育,但我多年来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有什么办法改变,发现问题无法改变我更郁闷。
我:当然有了,只说问题不讲方法论的书都是耍流氓,你仔细听我说,要改变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
0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个人都是成长思维与固定思维并存的,承认自己有固定思维不会丢人,宁要真的丑,不要假的美。认清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击碎虚幻的自负,更好地茁壮成长。
第二步:观察
02
自己的固定思维是如何形成?是天生的吗?还是源自某次被人嘲笑批评?固定人格在什么时候来干扰你?当自己擅长自豪的领域遇到更优秀的人,内心是怎样表现的?当你失败的时候,固定思维蹦出来跟你说什么?
从学生到员工、伴侣、父母、老板...自己担当每个角色,固定思维都发挥什么表现?这需要我们保持觉知,仔细聆听内心的真言实语,或许固定思维的话不好听,但是你必须正视他,不要急于批评打压固定思维,观察它。
第三步:命名
03
为你的固定思维人格化,你可以叫自己的固定思维作“灰太狼”、小猫"汤姆"、“胖虎”...总而言之,名字是渣角色最好,不要叫XX魔,XX鬼...吓倒自己,在战略上藐视对方。人格化为懒惰、无能、愚蠢的角色,确立一个假想敌,有助你斗争的决心。
第四步:教育
04
要知道,固定思维是为了保护自己虚幻短暂的安全感,优越感而存在。所以一旦你走出舒适区就会发出负面讯号,要你停止。我们既然知其所以然就可以无视讯号,或者内心与固定思维人格沟通,对它进行教育,邀请它加入我们终生一起成长的旅程。人的神经网络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记忆”。养成成长思维需要循序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张图我送给你,你打印出来张贴,每天反问自己。
对我来说,今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对我周围的人呢?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这个计划?
要保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
阿明:谢谢啊,现在我反省了自己与阿强的比较,为什么我会有挫败感呢,因为我很想把阿强比下去,证明自己的才干优越。我把人生想象成赛跑,我老是担心落后,现在的阶级固化论使人焦虑,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我只要尽力跑完这一棒就完成任务了。但我更应该把人生看作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最终获得成长为目标,人生结束就通关了。你看,整个人生就积极有意义了。
我:你真是学霸,举一反三,我们聊得口舌都干了,你先坐着,我去倒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