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传承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因素,同时又保留了日本文化的一些特点 ,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因此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讲求对君主的忠,对家庭的孝,在与人交往时讲究人情,讲义气。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忠孝有别
日本从七世纪开始,大量引进了来自中国的各种伦理观念,如日语中“忠”“孝”都是汉文。不过中国人对道德的态度,并不像日本人那样绝对无条件,中国对于忠孝都是在一定前提下进行的,因为在忠孝上面还有“仁”,这是中国的最高道德。中国认为地位高的人应该有“仁”,如果任何地位较高的人不“仁”,那么地位比他低的人,就有理由反对他。如果帝王不施仁政,臣下也可以推翻他。对于中国人的这个前提,日本人从来没有接受。中国对“仁”的信仰显然与日本对于天皇的信仰彼此不容。在日本,对父母的孝道,对天皇的皇恩,都是无条件遵循的义务。即便父母是有着恶行或无德的混账,对父母也必须无条件的孝敬。除非对父母的孝道与对天皇的皇恩宠出现冲突的时候,才可以不顾孝道,而顾及皇恩。
日本的孝道和中国的不一样,其范围不包括几百年前的祖先世系,也不包括所衍生的庞大系统。中国人对列祖列宗都心存敬意,故中国人热衷于修族谱,寻根溯源。日本人的祖先崇拜只限于近祖。祖坟墓碑上的文字每年都要见新。但如果是现有后代已无法记忆中的祖先,其墓碑也就无人过问了,家里佛龛上也没有他们的灵位了。日本所重视的孝道对象,只限于记忆中的祖先,他们注重的是现时现地。
二、变通的伦理
日本有一种变通的伦理,他们在尝试一种行为失败后,能彻底承认这种失败,而转向另外一个方向。日本人曾因试图通过战争赢得他在世界上的“适当地位”,结果失败了。他们就抛弃了这种方针。他们发动战争时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但他们在向胜利者投降时会说“我们失败了,正义也就不存在了”。二战失败后,东京的一家大报社《每日新闻》发表了一篇评论,这篇社论强调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不要忘记,日本彻底的失败了,既然企图单凭武力来建设日本的努力已彻底失败,自此之后就必须走和平国家之路。所以日本人可以在前一刻发誓要用刺刀和手枪血战到底,从听到天皇宣布投降的那一刻起,就马上放下武器,以无限的欢欣和真诚欢迎战胜的美国军队进城。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对自己发起或加入的战争会赋予一定的“正义”的意义。如果战争失败了,中国人即使投降,也绝对不会从心理上彻底认同是道义上的失败。
三、对竞争的态度
日本人会尽量避免产生竞争的环境,因为日本人是很敏感的,竞争失败会对日本人产生很大的伤害。在日本,青年和成年人中一有竞争,工作效率就降低。人们单独工作时进步较快,错误减少,速度也提高。一旦与竞争对手在一起,就会既出现错误,速度也迅速下降。
日本人常常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来避免直接竞争。日本小学极力缩小竞争范围,日本教师接到的要求是只能让学生通过与自己的成绩比较的方式提高成绩,不能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孩子竞争。日本小学不会让任何学生留级,同时入学的儿童一起学习全部课程一起毕业,小学成绩表上记载的是操行品质,而不是学校功课成绩。一旦竞争无法避免,就可以想到学生的紧张情况是多么严重。这种尽量减少直接竞争的做法,贯穿于日本人的全部生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不争”的道德伦理。但现在的中国,尤其是教育界,从小就培养孩子在竞争的环境下学习生活以适应将来充满竞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