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过程是“针对用户痛点,紧扣商业目标,结合人性特点和细分用户群体的消费心理学,通过产品对其行为进行引导,达成每个环节的业务诉求”。
古人说,上人用道,中人用术,下人用力。道是讲人为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术。以道为原则,以术为方法,内外兼修。
产品经理的三层要点和古人的道与术不谋而合。
第一层 :产品的道,培养业务Sense
万事万物皆商业,商业离不开行业,行业离不开模式,模式离不开业务。
人的精力有限,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只关注博闻广识,这些对于你本身的产品能力不会有直接提升;但针对自己正在做的业务、所处行业需要清晰有规划深入。
比如我做电商,不深入了解抖音短视频的行业动态,不会有多大关系,但不了解淘宝京东的模式就完全说不过去;会直接影响我后续做需求的判断力。
作为产品经理,视野的最高层面是理解宏观经济和自己所在行业的本质,洞察行业现状和趋势,商业逻辑变现原理,理解消费大环境和消费者,才能居高临下地看到未来。
京东自营模式,淘宝平台模式。京东自采自卖,商品成本加毛利,赚取用户的钱为盈利点,淘宝以促进商家成交收取商家手续费,赚取商家的钱为盈利点。所以京东花大力气做购物体验,自建仓库和物流,让用户更快更多的购买;淘宝的各种商家营销工具,店面装修,层出不穷。
当对自己定位不同,你的关注点和精力就不同。
业务模式如何,就决定一个公司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你才知道在公司做什么业务和做哪个具体的需求是有价值的,ROI是最高的。
跳出产品看业务。你还敢不关注整个公司的业务线和布局,只做自己那一点产品功能吗?
所以你发现了吗?有时候你做不好一件事情,是因为必需具备的一些能力,你还没拥有,欠些火候,直接跳级,结果自然不好。
产品上的道是讲你为何要做这个产品,做这个需求。
第二层:产品的术,具备好的工作方法
成熟的工作方法论和工作技巧更重要。尤其是腾讯,都说是产品经理培养学院,其实是有成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在由于这块知识的缺乏,用血和泪,亲自踩坑知道工作前3年去大厂,获得成体系的工作方法有多么重要。
可能你会说,工作方法、时间管理之类的,很多文章和书籍都会提到,但自己内化需要强执行力和自律。
好的工作方式会极大的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成为衡量你是否是优秀产品经理的标准。
1. 需求价值分析
相比于用户调研,价值分析最直接最快最有力的方法是数据先行,需求背景中一定要有数据描述,实实在在的数据可以让你怼过所有人,把你的需求优先级提到最高和ROI讲述的最清晰。
需求前数据,衡量需求价值高低;需求后数据,衡量你做这件事的产出。如果数据漂亮的话,完全可以一封邮件发送给老板,表现自己。
2. 产品设计流程:业务沟通-价值分析-流程图-脑图-时序图-原型-PRD
3年内的产品,不区分需求大小,一上来就画原型的应该还是大多数。业务沟通-价值分析-流程图-脑图-时序图-原型-PRD,这绝对是标准的产品设计流程。
想的清楚,讲的清楚,做的快。如果你发现你在实际工作中,需求开发阶段经常变更需求,和开发测试讨论问题,就是这个流程的上游环节,业务沟通和价值分析没做好,没想清楚,前面埋坑,后面填坑,恶性循环,每天很忙,看不到产出…..
3. 过程管理,信息透明化
(1)对直属领导—向上管理能力
我和每个做 leader 的资深产品都聊到,他们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最怕下面的人不知道整天在做啥。向上管理,信息透明化,主动向领导汇报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不要自己闷头干活。
执行落地这件事不是空喊口号,在实际过程中,一个项目可能会卡在多个流程节点,业务沟通群、需求沟通群等,我建议把直属上级拉进群,让他知道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当前真正卡在哪个环节。有限的时间内,还被阻碍,先找节点卡住方上级帮忙推进,还解决不了,最后找自己直属上级让其帮忙推进。
(2)对业务方—同级沟通能力
我发现很多人做需求,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和业务的沟通交流只在需求之前,当真正开始产品设计后,沉溺此中无法自拔,把业务忘得一干二净,抛之脑后。
和业务之间的沟通流程应是:需求前期沟通,深刻理解其诉求;需求文档完成后二次找其确认;需求开发过程中,进度及时同步(按每周或项目节点同步,邮件写多永远比不写好)。
(3)对开发测试—需求开发管理能力
排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正驱动开发按时完成项目的一个约束条件。如果项目延期,不要责备是开发测试没有责任心,项管能力不够,先审视自己是不是没有做好需求的过程管理。你是否知道开发每天完成了需求的多少进度?距离提测或者上线时间节点,是否有延期风险?若感知到风险,如何解决?
风险控制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这些都是产品要做的工作,做好需求开发的过程管理,项目才能如期的按时上线。
怎么做才能把延期风险降到0,过程管理,我觉得最好是开发和测试每天出项目进度报告或者组织晨会,很大程度规避风险。
4. 目标管理,结果倒推过程
没有结果的过程毫无意义,任何人都是看结果,不会关注你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做了什么。所以想达到目标,往前推每个节点应该要完成哪些事情,遇到阻碍点,排除万难,使命必达。
5. 为人处世,职场之道
我们常说的为人处世和职场之道,利益之争会体现在这个环节,学点本领保护好自己。高情商的人这个环节会处理的很好,向上老板喜欢,同级业务称赞,做好这两点,在公司有存在感,地位不会太差。
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产品上的术就是通过何种好的工作方法包括为人处世之道为了产品而采取的办法。
第三层:道术之外的力,最基本的产品设计
一个产品经理需要的硬技能,所谓硬技能,是可以通过经验和刻意训练获取的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勤奋获取,也即“下人用力”。
比如刚开始做产品时,只考虑当前功能的实现,现在产品设计会特别注意产品的容灾性、组件化和可复制性。
几乎没有面试官会问你一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更喜欢问你,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第三层的可复制性太强,第一层和第二层才能真正区分人的能力。
产品三层修炼与思维突破
从始至终贯穿在这三层当中的是你的思考、反思和总结能力。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都说3年是工作的一个节点,对于产品来说,第二层功力修炼的深浅,决定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5年是工作的又一个节点,第一层功力修炼的深浅,同样决定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你可以去观察,产品总监之类资深产品,都在苦心钻研第一层次,优秀的中高级产品经理第二层次做的很棒。
所谓成长,不是工作年限的增长,这样也许你能从30分跃升到40分;而是突然间某一天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敲响了你,让你的思维开始转变,也许你一下子就可以从30分跃升到80分。
如果你一直没有思维的转变,把一件事情重复做,工作经验这件事,真的对你只是工作年限数字的变化。然后自己还在抱怨,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老板没有给我升职加薪?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觉知自己”,生命是一个轮回,你找不到那个突破点,就会不断的“强迫性重复”。认识自己,多么重要,否则你虽然认为自己是在一往无前,但其实都是在原地打转。比如:真的会有女生,重复遇到渣男,难道真的是渣男太多,都被她碰上了吗?我觉得是这个女生自身的问题,一定有一个点,引导她,总是会喜欢渣男身上的某个点。
不管是工作或者生活,只要你不找到这个点,都会把一件事重复做,是不是有点悲哀?
找到这个点,才有打破它的可能,让你僵化的生命逻辑,乃至身体,重新归于自由的流动。让你工作上快速成长,3年抵5年,5年抵10年。
所以我会有一个纠结点。以过来人的经验,做产品应该是从上往下,从第一层到第三层,降级思维
只有你积累到一定阶段了,通过自己的反思总结才能获取诸如思维方式类的意识。成功不可复制,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思考多么重要,认清自己多么重要,没有思考的年岁增长都是纯数字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