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二三书单*
解析引用书单例子:《原生家庭》
简书思考大纲(详见网址)://www.greatytc.com/p/6abfdf06e04d
你中毒了吗?
所谓中毒,我就想让你知道,中毒的是你的思想。
借用这本书的表达,我在直面生活的路上,和你一起从直面原生家庭的真相来说,也想和你从至亲的人开始敞开心扉。
最深的毒可能就是最至亲带给你的,这可不一定是家庭暴力和人身攻击的伤痛。让你真正痛苦不堪的,那是因为你的思想已经被他们真正的毒害了。
逃脱中毒的身体和思想,别把他们总是放在神坛一样趋之若鹜。
F1 将他们拉下神坛
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
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文中第一章桑迪的形象应该是很多深受毒害孩子的家庭原型。
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女儿在高中时期懵懂无知的少女身材,感到好奇和自卑。
父母不仅不为她敞开心扉,直到孩子后来十五岁就意外怀孕,家人发疯似的反复痛斥指责女儿“不可饶恕的罪孽”。
最后,女儿以死相逼,在手术台上威胁父母同意签字流产。
二十八年后的女儿,生活的一切都令她不开心。想要孩子,却惧怕失败的生活。
桑迪和苏珊的交谈中,每次谈到父母,桑迪就会说“他们只是想帮我拯救我的灵魂”。
很心痛桑迪,已经28年了,否认了一切父母的不是,至今逃脱不出来父母的毒药。否认的太过强烈,致使她已经看不清自身的现实。
热爱父母并尊重父母的表达,是好事。
但是,你不把他们拉下神坛,始终把一切都当做是信仰和完美,现实的生活你将永远也看不清,痛苦和糟糕就会永远伴随着你,挥之不去。
F2 何时是终结
他们所背负的强烈的负罪感和责任感会一路跟随他们步入成年阶段。
如果现在的你已步入成年,但回望中还些许会被小时候家庭关系中的感情因素所触动。
或许它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间,带来黑暗、孤单、敏感、担忧、不自信等等所牵绊。
说真的,这个毒你什么时候才能戒掉?
但是我想要和你说的是不要惊慌,这不是你最“人性化”的样子吗?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人性论也持有着自己乐观的态度。人性本就是善良的,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真正发挥出来。
相反,人性若是得到不适当的环境,人性的善良就会受到阻碍,人也会因此产生无能和无奈的负面反应。
然而人性先天的自我反应,就因为从小我这样,所以这一生的负罪感和责任感以致于此生痛苦不堪,永远让你无法逃离。
虽然这样,萨提亚当然对人性也是充满了期待,因为人性就是这么有价值,自我价值主要是一种主观的评判,而且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这里说萨提亚的目的也就是强调自我的本质重要性的。
F3 让孩子做个孩子
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接收。
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为。
孩子都是拥有着最本真的人性化状态,只要你给她多点保护,她就会对你照单全收。
父母生活中所有的思想行为,无疑每天都在对孩子的自我认同中形成“真理”。
说回来,书中又说到苏珊治疗的莱斯与妻子婚姻不合案例,导致三十四岁的莱斯被挤压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因为内心孤独的自我价值感认定,一直在逃避家庭关系的温暖,妻子之间的关系几度崩溃。
回到34年前的心结定位,从小莱斯家里有三兄弟,很小母亲神经衰弱,父亲经常出差,他还是家里的老大,自然而然被剥夺的童年已经让他来承担着父母的重任,已经使得他无法喘息。
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总是叮嘱:“作业记得做完,照顾好妈妈,让弟弟们别吵闹……还有,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妈妈开心点。”
孩时的莱斯在这个家里中很早就扮演着大人的角色,他有混沌,慌乱和无力感,他总是感觉无法发挥出大人们所说的样子,他认为他就是自己做不好,他很羞愧。
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大人呀。
莱斯根本没有意识到,成年后的他,被小时候父亲的逃避现实以及被父母期望的外部需求所影响,导致他内心的魔鬼,一直在追寻自我价值感认同的领域,逃避家庭关系。让自己成为一个冷血且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从而忽略了身边至亲的关系。
F4 原生家庭的本质
最后,让孩子做个孩子呀,孩子有权利做个孩子。
他们有权利在童年时期嬉戏玩耍,率性而为,并且不必担忧因此受到的责怪。
我们身边或许还有更多的案例,在被从小父母的语言或者行为所中毒的孩子,孩子你那时候是个孩子呀,现在的你已经成年了。
原生家庭的本质,我想应该就是要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人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