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宁波山水,最美的徒步游线路,当属皎口水库沿岸,环水库一圈,信步水岸,移步换景,风光如画,养眼怡情,乐在山水间。
从宁波出发,走荷梁线至章水镇蜜岩村,就到了皎口水库。
皎口水库1970年5月动工建库,1973年5月封孔蓄水,1975年1月竣工。
驯服大小皎,佳水润明州。
皎口水库由大皎和小皎两条溪流相汇于皎口,故名皎口水库。
水库中央被大皎山分隔为两翼,南翼为大皎,北翼为小皎,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三国女子大乔和小乔。
沿着水库右侧的荷梁线公路,逆水而上,沿途风光优美,如在画中游。
水库尽头就是章水镇童皎村,童皎村由原来的童家村和小皎村合并而成。
原来的小皎村已淹没于皎口水库之下,村民移而新建小皎村,2004年5月与童家村合并为童皎村。
小皎村前的湿地,水草丰茂,一年四季,风光不同。
每年春天,紫云英恣意盛开,成了诗画般的风景。
每年夏天,芦苇盛开的时候,这里又成了另一番养眼风情。
深秋时芦苇盛开,水杉染红,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令人流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小皎南岸是宁波第一个水环境生态湿地工程项目:皎口水库复合生态湿地。
在这片湿地里,水杉、鸢尾、再力花、梭鱼草、美人蕉、水芹、聚草、睡莲、茭草、绿苇、香根草、钱币草等20种互相搭配的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14道净化,经过净化的水,基本上能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翻过大皎岭,到达北山村。隔大皎,与南山村相望。
大皎岭古道曾是大皎、小皎人民互通的重要通道,现在已有盘山公路通达,皎口水库环线游,方便而轻松。
皎口水库,静臣峡谷中,泽被宁波人。
浩渺水库之下,淹没有古村,有广阔的银杏林,还有古寺。
皎口水库南翼的大皎尽头是细岭村,这里也有一片水杉林,深秋时节,绚烂如画。
过了细岭村,可以到达南山村。
山脚有寺,名叫松岩寺。
松岩寺始建于晋天福七年,即公元942年,初名小溪松岩院,至今一千多年了。
宋治平二年,即公元1065年赐名松岩禅寺。
松岩寺原来在水库中央的大皎山脚下,修建皎口水库后,松岩寺被淹没。
现在的松岩寺,2009年奠基,2010年建成。
寺内置有《重兴松岩寺碑记》,碑记是“康熙年间重构”时,黄宗羲之子黄百家所题写。
《碑记》高度赞颂了松岩寺当时的恢宏气势,“寺地若干亩,田若干亩”,“彼秦之阿房,吴之姑苏,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高齐之香姜,陈之临春结绮,焕赫当时者何限?”
南山脚下的密北线路边,有一座碑亭,名叫大皎“毋忘亭”。
亭内立碑:日寇焚烧大皎村碑记。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日,日寇侵甬,宁波沦陷,宁波军警机构及甬属各县衙署撤至鄞西大皎山区。五月三十日拂晓,日军四百余人分兵六路,进犯大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继而泼油纵火,焚烧村庄……”
从“毋忘亭”旁边的公路上山,可以到达南山村。
南山村和北山村是两个美丽的村落,隔大皎相望,有历史,有故事,也有风景。
南北两山村原本属于大皎村,村民以杨、李两姓为主,村周围多银杏树,大皎村曾遭日军焚毁。抗战胜利及全国解放后,大皎村得以重建。
修建皎口水库后,大皎的十里银杏林,全被淹没在水库下面了。最大的银杏树,两人都抱不过,上百亩银杏林,一望平川,非常壮观。
南山村后,可以相望北山村,山清水秀,傍水而居,山水人家,令人羡慕。
村后南山,眺望皎口水库,风光如画。
来到水库大坝,皎口水库环线游结束。
皎口水库和下游的它山堰一起,为鄞西平原的防洪和灌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大皎上游2006年建成的周公宅水库一起,是宁波人民的重要饮用水源,被誉为宁波人民的两个大水缸。
水库下游,称为樟溪,章水镇,靠水而居。
樟溪与龙千溪(即五龙潭所在溪流)等水流汇合后,始称晴江。
晴江岸,远近闻名,我已经去过22次。
晴江经鄞江镇的它山堰工程分流,从它山的江渚上一分为二,奔江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