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会,90后要给00后“退位让贤”。
而不论是那个年龄段的人都不乏优秀的人,但大部分发都是普通人。那又该如何界定“普通”一词呢,“普通人”的生活真的不好吗?普通人的幸福感需要建立在与他人的对比之下吗?
身份普通的我,没有大技能,没有厚家底、没有广人脉、没有好资源,更没有可变现的才华。也知道要不断提升自己,可现实生活里的自己总是一方面在网络上偷窥别人的幸福和成功,并是不是发出啧啧的羡慕声;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生活则持摆烂态度,一旦需要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决定、改变等,自己下意识的会选择逃避,自我麻痹的认为现在也还行,就这样吧。
慢慢的对别人华丽的生活也失去了兴趣,只是当做网页浏览或短视频更新刷过去就算了,偶尔刷到令自己开怀大笑的视频还得得益于别人搞笑视频号的经营。
自己也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于别人作比较,觉得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啊,为什么别人比你过的好呢?这种习惯性作比较的行为也极大的拉低了自己的幸福感,也会常常感叹自己为什么不能只看自己拥有的呢?这种习惯会时不时将我带入焦虑的状态,也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不想吃饭,要不就是想吃口味特别重的食物,这种极端给人一种平静的疯感。但自己外表又很少表现出烦躁的样子,碍于身份?考虑道德?还是为维护自己仅存的面子?我想都会有点。人真的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尽管是普通人,也难得普通人会有这种复杂的思维,这一刻,仿佛普通人也变得不普通了。
长时间的无所事事让我明白了:我的负面情绪感是缺少目标,缺失执行力带来的坏的产物。如果自己一直摆烂,这种感觉一直萦绕着我,久而久之,我要想短时间脱困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虽然时代在变,但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