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元宝小宝贝:
你好呀~~~
今天是2019.08.07,是元宝出生以来的第412天啦,妈妈爱你,么么哒~
今天妈妈一天都在家附近的书城里面,没有花太多时间陪伴元宝,因为妈妈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离开工作一个多月了,妈妈需要对过去做个告别,对未来做个思考,那妈妈也把今天的思考记录在这里,也希望未来长大的元宝可以感知妈妈当下的状态。
具体见下:
2019.6.26,是我30岁生日,也是我工作了七年的标志。
30岁,处于这样一个“状态”,需要稳定和清晰的自我,处于想要达到,却困惑的状态。简单点说,就是意识到自己很迷茫。
该何去何从,继续坚守当前的岗位,平平淡淡但安安稳稳,还是突破自己尝试新的可能?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之前所有的工作积累,离开当前的行业,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去突破自我。
在正式踏上新的旅途前,我想对过去这7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毕竟,它承载了我7年的青春与时光。
我,一个从事了7年Java开发的程序媛,要从此跟Java开发工程师这个职业正式告别了。
就业背景
大学里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我们那个方向叫做信息安全,所以整个大学期间其实我也没有接触过java开发,到了大四的时候,学校跟外面的培训机构有合作,安排我们大四出去学习,当然也是双向的,可以自己选择去或不去,去,选择哪个方向?学习什么语言?
所以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的母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才得以让我走上了这条路,并且是在培训费全部被学校承包的情况下去的,要知道,培训机构的很多同期的学生都是被学校“扔”了出来,自费来的。
当时选择java编程其实就是一个偏直觉的选择,因为我并不清楚java编程到底是什么样子,就觉得C或者C++有点偏底层,而PHP呢好像又偏前端,相对来说java是一个中立的选择,事实证明,我对自己的这个选择还算满意,这些年java还是很火爆的,工作机会相对来说也比较多。
培训机构学习了四个月,正好碰上春节,回家过了个年之后,跟小伙伴们约好回上海找工作。
第一份工作
但因为一些缘由,加上自己争取了下,就留在了当时的培训机构,在江苏昆山,没去上海,至此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有时候经常会想,如果我当时跟小伙伴们一起去了上海,说不定我的人生会和现在完全不同,不过也就想想吧,毕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么。
所以我其实一直挺感谢我的第一份工作,那里的领导,那里的同事,那里的学生,那里的氛围都特别的融洽,大家上班共事,下班一起聚会乐呵,特别美好。在那的两年里,完全没有体会到离开象牙塔进入职场可能会碰到的残酷及不适感。
更多的是,我要感谢这份工作,让我这个一开始对java编程并不怎么感冒的人,产生了深深的乐趣和成就感,在那里,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许多的学习原理。
这里的感悟就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一个阶段,那就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感兴趣这个事情,不是说想就能想出来的,只有当我们做了,并且做成了,体会到了成就感,自然就会慢慢喜欢,自然就会产生兴趣。
在那里两年后,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实战开发经验,大多只是在理论上接触,给学生上课底气总是没那么足,所以我就挣扎着出来了。由于当时还是男友的老公在杭州,所以我就跳过上海直接来了这个互联网之都杭州。
那个时候,两年的工作经验加储备的知识技能,还是开挂的状态,来了杭州,三四天时间面试了四五家公司,全部很快发了offer,最后选择了一家私企,工作地点是在外企单位。
还没来杭州之前,投过阿里巴巴的简历,那个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投的是高级,不过结果并没有那么美好——没通过,两轮电话面试加两轮现场面试,卡在了最后一轮,始终记得,那个时候现场面试的面试官对我说,你潜力很大。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以为没通过,自己跟这个公司就彻底无缘了,但其实完全可以试着去找别的部门的岗位, 没办法,那个时候的视野思维见识决定了这样的结果,一直挺遗憾,毕竟加入阿里工作是我曾经心心念念的目标。
所以这里给我的感悟就是:人的眼界、人的见识,形成一个人的格局,进而决定着人的思维和行为,影响着人最终的选择和结果。
第二份工作
但那个时候进了外企工作,还是很开心的,乐呵呵,因为外企也是我梦想的工作环境之一。事实是,来了这里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同事,大多名牌大学毕业,专业能力很强,对我帮助很大。在这里,收获很多。
可能因为做IT的缘故,在职场上并没有遇到一些心机的人心烦的事,大家都很融洽,那里的PM,TL,还有技术leader,还有每一个同事,现在回想起来与每个人的相处都很美好。
呆了两年,我离开了,因为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离开的原因呢,也主要是两大方面的的考量:客观因素——是因为工作环境的限制,作为一家大型的外资企业,可能更多的是保证稳定性,所以项目技术都没有那么新,用的技术好像都没有那么流行,那我就担心自己技术落后,所以想出去,有机会更多的在工作中用到新的技术,新的框架等。主观因素——是想寻找一些多元的环境,可以接触一些除了开发之外的工作,比如产品、运营、市场...因为当时的项目组更多的工作模式是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项目都由老外来把控,我们只需要完成开发即可,相对来说工作环境比较单一。
当时去咨询公司一个特别牛的同事,我们并不在同一个部门,问他一些职业发展的问题,他告诉我说你一定要有主动意识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公司很多时候是没办法管这么多的。这些年一直记在心里,特别感激他。
那个时候正好碰到个机会,这个很牛的同事推荐我去公司的另一个项目组,就是他所在的那个项目组,但是他要离开了,所以我可以利用他的这个空缺名额去那边工作,虽然我级别远不如他高,但他很信任我,开始向我教授交接一些他之前独自负责的工作。
同一时间段,因着一些意外巧合,我当时面试了另外一家公司,所以开始选择,到底去哪边?这个选择过程当时很纠结,具体就不描述了。
反思这段经历,给我最深的感悟就是:选择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会纠结?归根结底是“价值观不清晰”。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所以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不知该如何抉择,便会不知所措,纠结不已。
毫无疑问,选择很重要,甚至选择在人生中可以说是最重要。但过去的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在重大选择上的能力并不够。好在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所以当我现在在面临一些重大选择的时候,会认真的遵循李笑来老师讲过的原则:所谓的选择,就是增加必要的条件,且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的条件。
第三份工作
回到工作,基于当时的选择能力,又夹杂着机缘巧合,我到了最后一家单位,电信的一个全资子公司,当时来的时候对这个背景其实并不感冒,国企也好,福利优越也罢......好似都没那么在意,只是因为当时招我的面试官给我的感觉很好,从跟他的交流中知道在这里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所以便开始了在新的公司新的征途。
遗憾的是,我来了没多久,这个面试官就走了,在短短几个月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我自己很认可特喜欢的领导,在这一段时间里,虽然我们没有正儿八经的项目做,但是我也跟着他学到了很多,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有能力,有格局,懂管理的好领导。
这里呆了三年,尽管安安稳稳,但结合着这种单位特有的风格,来来回回的经历好多次部门整合,公司变动,在这里,我经历了自己的孕期,产期,哺乳期,没有太大的工作强度和太忙的工作时间,从这点来看,特别感谢这份工作带给我的这份安稳。
但终于,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环境的太过安稳恰恰对应着内心的极度不安。
李嘉诚之前说过一句话,当年我用了一分钟的时间算了一下上班的结果,于是我离开了。
而我自己,用了一个周末,两天时间,想清楚了,离开现在的这个公司,这份工作,甚至这个行业,向新的方向出发,说实话,很未知,但充满期待,至少在过去离开的这一个7月里,状态很好。
这,就是我过去7年的工作,笑来老师说,7年就是一辈子,这么说来,我的上一辈子就这么结束了,回顾来看,走到现在,也要感谢过去的所有经历。现在的我,比任何时候都相信这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所以,想对过去说:
过去,你好~
过去,再见!
最后以一句很喜欢的话结尾:
不要有所期待,才能惊喜常在,
你要有所期待,结果不会太坏。
关于新的方向,其实在离开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在开始之前,我想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来选择团队和平台,然后再开始全力以赴。我想,告别也好,停留也罢,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妈妈:李拉拉
记录于元宝13M16D(2019.08.0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