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感慨万千的一件事情,是年初本来可能会加入的李叫兽团队今日公布了被百度全资收购的消息。而我曾经的专业成长伙伴&导师,同样91年出生的李叫兽,成为了百度副总裁。
消息一出,整个朋友圈都沸腾了。大部分的人在叫好,或是艳羡,也有一小撮的人略存质疑。
我个人也有值得自己感慨好久的点,虽然这时候跑出来写这件事情挺无耻的。
但我还是纠结了老半天,决定写了。
但要知道,如果不是年初一个冲动的决定,我可能这会儿已经跟着叫兽团队摇身一变,成为头顶无数光环的百度新生代员工了┑( ̄Д  ̄)┍
这个故事很长,但可以说得非常简短。
简单得来说,就是我原本是李叫兽研究会的三期学员,因为职业变动的关系原本有计划加入叫兽团队。与叫兽的合伙人基本洽谈地七七八八准备终面的时候,我却跳票了。
说实话,那时候叫兽团队在六道口办公。距离我家步行20分钟。整个团队听说我要来的消息都非常激动(之前因为参加研究会的关系已经和一些团队成员很熟悉了)。我拜访了叫兽的办公室以后很明显能够感觉到这个团队的冲劲和热忱。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公司,做的事情很酷,有可能将改变整个营销和互联网行业的走向。并且对个人能力和资源来说有着极大的提升机会。
跳票只有一个理由:
叫兽团队希望每个加入的成员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同生共死。这意味着一旦加入,在未来的3-5年内,我不太可能回到上海了。
而这3-5年,对我垂垂老矣的父母来说,可能是孤寂难耐的年月。
对我当时喜欢的人来说,也可能是决定谁会陪伴在他身边度过一生的年月。
那时,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认真去思考自己是不是适合加入这个团队。
是不是适合去追求这简历上辉煌浓重的一笔。
于是我问自己:
当你躺在临终的病床上,走到人生尽头的那刻。
你的身边有你的子孙围绕,
他们在为你人生最后的遗憾与挣扎担忧,希望你能平安祥和地离开的时候,
当你想起今天的这个决定,你会为之后悔、遗憾、痛哭流泪,以致于久久意难平吗?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
是的,我会。
当我躺在病床上看着因为我的成就而衣食无忧的子女们的时候,
我会后悔自己为了追求成就、野心、变革。而错失的那些东西。
我也许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女强人,收获优质的职业经历、人脉、资源,和许多比自己牛逼的人一起成长、流汗、流泪、最终获得鲜花、掌声与赞美,还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收入。
但我会失去和自己爱的人共度的时光。
也许我将目送着他和别人走上红毯,还只能强忍着痛苦,在嘉宾席里祝福。
也许我将在我父母病痛的时候,没有办法到他们跟前照顾、陪伴。
也许我将孤独一生,推开房门,只能见到我的猫和冷冰冰的窗帘、家具。
也许……
还有很多很多的设想。
关于我如果追求这份耀眼的简历,我将错失些什么?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匆忙中,我决定辞职离开北京,这个我计划外的一站。
去认真处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不处理会死的几段关系。
我也知道在那个时间节点裸辞,可能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糟糕的决定之一。
果不其然,回到上海以后。我原本拿到的口头offer都临时飞起。不是quota临时取消,就是聘请了更有竞争力的candidate。
2016年的头三个月,我失业,失恋,还大病了一场。辞职也没能保住消逝的感情,唯一的幸运的,是终于和父母和解。
可每当我回想起那一天在自家门口,说的特别矫情的那段话:
“我不远万里从北京回来,是因为我权衡利弊再三,觉得如果不这么做,我一定会遗憾致死。
我抛弃了绚烂的事业,放弃了潜在的发展机会,让所有希望我留在北京的人失望。
是因为我清楚明白,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
是你。”
在失败的感情面前,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逃兵。而是和懦弱、退缩的自己一直抗争到了最后,终于为一段可笑的三角关系画上了句号。
我想我能做到这些困难的决定和选择(伤敌一万,自损八千),是因为比起简历美德来说,我更追求悼词美德。
每当陷入两难时,我总会想象自己正在出席自己的葬礼,或是正在目睹他人撰写自己的悼词和墓志铭。
凡是我乐意别人写在我墓志铭上的,我就去做。
凡是我觉得会在葬礼上成为别人指点我的把柄的,我就不做。
如此,我成为了一个多数人眼中善良、正直、有诚意;
但是又“蠢”、又“穷”、还一直在做“无用功”的烂好人。
但愿有幸看到这篇文章和我的经历的你也是。
(以下内容引用自纽约时报评论家David Brooks在TED的演讲)
索罗维奇克说人性可以分为两面,他把这两面称为“亚当1号”和“亚当2号”。
“亚当1号”是世俗的、雄心勃勃的,是我们外在的一面:他想要去建造,去创造,创造公司,去改变去革新。
亚当2号则是我们谦逊的那一面。亚当2号不仅想做好事,并且想成为好人,他想在内心深处对上帝、世上万物,以及我们的未来怀着虔敬之心。
亚当1号想要征服这个世界。亚当2号想要倾听这个世界的呼唤并且顺从这个世界。
亚当1号想知道怎么把事情做起来,亚当2号则关心我们为什么做这些事。
亚当1号的座右铭是“成功”,亚当2号的座右铭是“爱,救赎,回报”。
索罗维奇克还说,这两种人性在相互斗争。我们对外在成功和对内在价值的两种渴求在不断相互对抗。更有趣的是,我们人性的这两面是依照不同的逻辑运作的。
外在逻辑方法是经济学的逻辑方式:投入产出模式和风险回报模式。我们内在的一面依靠的则是一种道德逻辑,通常还是一种逆向逻辑。你不得不通过付出来得到。
你不得不服从外在的一些东西去获得自己内在的力量。你需要克服你的欲望。为了使自己满足,你需要先忘记你自己。为了找到自我,你需要先失去自我。
点击观看演讲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主页君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