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其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不论对人还是对己。
其三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说: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其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择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深度理解: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五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每无。三省(xǐng醒):多次白找反省。谋:谋划,做事。信:守信。传(zhuǎn转):老师所传授的学业。习:温习.
孔子说: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操心办事有没有不忠诚的行为?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有没有不守信用的地方?对老师所传授给我的学业有没有温习熟练?”
其六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知道是不可以的。一是高兴,一是恐惧。
人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尤其是父母年纪大的时候。想想正是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也正是我们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时候。每过一年,父母又陪伴我们一年,父母还健在,这是高兴的事情;同时,父母的年龄长了一岁,身体不如从前那么健康了,是不是还能和我们长久地生活下去,心里面很恐惧。
其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过的知识,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现在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与不明智的人相处,我也不烦恼。能这样做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
其八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ú),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记得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其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其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解】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 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 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 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其十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曰: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其十二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又有哪些做到了?
其十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过错不改正 就是真正的过错。
其十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孔子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其十五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深度理解: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如我们在《季氏》篇里已经说过的那样,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所以,圣人不仅以诗礼传家,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在这里又一次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
正是由于孔子的大力提倡并亲自删削编定,《诗三百》才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诗经》,成为儒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其十六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其十七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其十八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
其十九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深度理解: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其二十
子曰:“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lè),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乐于像水一样,仁义的人乐于像山一样;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