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觉察,但是我们的觉察很多时候带了评判。评判让生活变得不那么美,所以我们需要区分什么时候是在觉察,什么时候掺杂了评判。然后觉察尽量单纯的觉察,避免评判徒增内耗。
看这张图,能看到五只橙子,四只在筐里,一只在筐外,这是觉察。看这五只橙子,两只好看,三只好丑,这就是评判。
家长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学习怎么跟孩子相处,学习面对孩子怎么先稳住自己,管好情绪。下班回家推门进屋,孩子装模作样坐在桌前写作业,手机就脸朝下扣在一边,眼神闪烁一看就是心中有鬼。禁不住火腾的一下上了脑门。一边换鞋、一边放包,一边压住自己的火气,心中默念“稳,稳,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孩子怯生生喊了声妈,“你回来啦”。你用鼻子哼了一声,扭身进了厨房。这时候——我有情绪了,我在努力压抑情绪稳住自己,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表情,回应孩子的时候还是带了情绪,对他当下的表现还是不够接纳,这可能是自己需要突破的卡点。这是觉察。这时候——我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现状不能做到接纳,虽然勉强稳住了,但是跟自己的期待差太远了。学了这长时间了,还这水平,这是差劲。这是评判。
东方人教子讲究“宽是害严是爱”,特别是上一代父母,秉承“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理念,很少表扬鼓励孩子。甚至有的父母孩子无论怎么做,都不满意,轻则斥责,重则打骂。这样的父母叫教出来的孩子长大之后,即使是父母不在身边了,自己也已经成为了父母曾经的样子。对孩子可能还好些,当下的父母大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很多都努力在学习怎么更好的做父母,越来越趋向于欣赏、接纳、不控制。反而是对自己依旧很严厉,带着评判的眼光看自己,发现自己哪里做不那么好,就先把自己骂一顿,别人称赞自己,也很难安然收下,觉得自己不配。所以,让自己伤心难过受伤害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心中的严父严母对自己的评判。所以。试着接纳、呵护自己也是很重要。会爱自己,才会爱他人,确实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