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丝毫不能偏离的政治方向。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德育为先。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甘处于众人厌恶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道”的至高境界。居处能够适应于任何之地,心灵善于保持深渊一样的沉静,与人相处以善为本,与人言语信守承诺,行政善于治理,理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只要如水一样不去与万物相争,就不会有任何过失。“上善若水”,是我们均中全体教职员工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人们常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所谓的“灵魂”在我们看来说到底就是人立于世内在的“德”。传统儒家的价值观体系中,自古即有“三不朽”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者之中又视“立德”为“太上”之功。这种“立德”为“上”的主流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古代诸多有识之士的教育观念,一致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黄金”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孜孜以求。作为视教书育人为人生的最纯粹追求的均中人来说,我们更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
一、人人为师 充分发挥阵地建设作用
1、青蓝结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能帮助新教师快速地成长,我们均中有一项传承——那便是每年秋季开学初期,我们都会给每一位新教师匹配一位有经验的专业的“老”教师带领。虽然条件有限,我们没办法大张旗鼓的操办,但是尊师重教的我们每年该有的师徒结对的仪式还是不会缺席的。这个仪式必不可少,一是为了让新教师们能够快速找到归属感,二是为了让老教师们也能更有使命感。
2、行政积极助力教师们成长
为了能够更快速、准确地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及痛点,在教育教学这一块我们学校行政自上而下的积极投入到老师们的听评课中去。像我们学校的顿天来副校,只要他没课且有时间的情况下他都会积极参与,课后也会从各个方面给到老师们最中肯的评价以及实操性极强的建议。我们学校的教务主任杜兴武主任也会积极主动地找新教师谈心谈话,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困惑或是新的想法,并会给到每位新教师以最专业的答疑解惑。
在学校,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对老教师们的关心与陪伴,或许会认为老教师们都是无所不能的,但因为网络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很多新事物对于老教师们而言接受起来还是会有难度的,所以他们也是需要我们给到他们最耐心的指导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允许一部分人先成长起来,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齐头并进,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的。所以不论年长年幼,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只要他们需要,我们一定会在。
3、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存在一个推脱的误区,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该是班主任的事儿,好像跟科任老师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我们始终坚信“亲其师信其道”,坚信学生只有接纳了老师才会接纳老师的课堂。亲其师,则师者事半功倍。反之,师者的一切皆为徒劳。
二、接纳&改变 遇见更好的自己
接纳,是改变的开始。不曾接纳,所有的一切都在千里之外。我们渴望完美,就得接纳不完美的存在,然后才能认清不完美之外还有其他别样的美大放异彩;我们渴望更高处的风景,就得接纳山谷的灰暗,重新下到山谷再出发,因为两点之间直线不可达。
1、自我接纳与改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2017年考到溆浦以来,我曾经历过底谷,也有过高光期。曾经,我将自己视为一块被遗弃在高山上无人问津的几近风干的海绵。因为接纳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才想要努力改变。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最终一定会被看见。2021年受邀加入了溆浦县家庭教育协会,2022年初协会在几百名优秀的会员中筛选了12名骨干会员,并出资参与了心教师工程的系列课程学习,我有幸参与其中。目前不仅仅完成了《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升级心理年龄》、《平衡情绪——如何提高生命能量的层级》三期的学习,而且均获得了“优秀学员”的光荣称号。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但是成长的路上贪心却是人与生俱来本能。我们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们需要一路向前,才能领略到更多的风景。
2、新教师的成长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里,每年都不乏有新面孔的加入,他们有的是第一次走上讲台,有的是从培训机构转战入编的“老”教师,面对新环境、新战场,他们需要成长,需要适应,需要改变。
我们学校今年新进教师罗朝斐老师他就是一位毕业几年了却还是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他的成长录中这样写道:
2017年毕业至今从来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内心十分慌张,开始不断质问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捋。
直到9月19这天,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我拜师成功。我的师傅是一位优秀的生物老师,有丰富的生物教学经验,这时候的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看到了一丝希望。
从师傅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教育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同时也从师傅身上学到了诚恳、踏实的工作态度。我也渐渐的找到了上课的感觉,并志愿努力成为一名像师傅那样优秀的老师。”
今年新加入均中教师队伍的张慧雯老师,曾经是一位培训机构的优秀教师,在她的成长录中她这样说:
教育教学方面,真正的学校教育与我之前接触的培训式教育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是我感受最大的一点。以往我所习惯的是在短时间内将知识点压缩,高效率地“灌输”给学生,但在学校里,由于是新授课,需要按照课本,一章节一章节地进行传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师徒结队”让我有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师父——冉冬梅老师。她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之后上课我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了进步,一节课可以将计划内容讲完,不在不重要的地方赘述。
3、学生的改变
(1)、幼稚的承诺,成熟的担当。当教师能像个孩子似的真诚地跟孩子去同频交流时,相信孩子会比你想的更有担当。9月8日上午课间,一个平时话并不多的男生从我身边过,从他身上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烟味,于是叫他下午到我办公室谈话。通过看似有的没的聊天,最后发现了这个男生并非我们印象中的坏学生,相反,我更觉得他是一个心地淳朴善良且重义气的暖男一枚。他答应我以后不再抽烟了,至少不会再在学校抽烟了,所谓的“口说无凭”,所以我叫他跟我拉钩——很幼稚的一个举动,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在拉钩的时候我才发现他的大拇指跟小拇指的指甲比我的都长了好大一截,我很坦然地跟他说:我很不喜欢。问他可不可以剪掉。我以为他会犹豫,不想他却不假思索地回了句:“可以。”说实话,我开始真没太当回事儿,毕竟他那指甲肯定不会是一朝一夕留的,说过之后我甚至都把剪指甲这事儿忘了。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天早上他到我办公室找我,开始我还纳闷他找我有什么事儿了。结果,他面带微笑的到我办公桌前,将双手放在我办公桌上,不时的敲了敲桌子,我看看他又看看桌子才猛的反应过来。那时,真的好开心,一个晚上的时间而已,他把我的话听进去了,作为老师的我真的很欣慰。
(2)、多一分沟通,少一分误解。其实不论是生生矛盾还是师生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各自以为的“我以为”引发的误解。那天,一对同窗七年了的八年级的难兄难弟,突然在班上动起了手被送到了德育处,刚来那会俩人跟两只斗鸡似的,中间恨不能隔出一条银河来。后来见他俩稍有缓和的时候,我让他们面对面坐在了一起,用传“内功”的方式将两人心底的怨气用不伤人的太极的方式传递给彼此。直到后来问清了原由后,俩人互相致歉,一笑泯恩仇。后来没过多久,一个七年级的男生因跟数学老师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被送到了德育处。数学老师认为这个男生是目无尊长的朽木——不可雕也,而男生刚来的时候也是一脸的委屈,觉得是数学老师的故意刁难。据男生班主任反映,这个男生很有个性,而且向来都不会主动承认错误。可是通过跟这个男生平等对话后,他不仅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还主动要求给数学老师写一封致歉信。因为知道我是教语文的,还请我给他做指导,一封致歉信硬是修改誊写了三遍后才交给了他的数学老师。在走之前,怕见到数学老师后得磕巴,特意给我读了一遍,得到认可后才离开。
(3)、让一个人笑只需一根棒棒糖,让一个人落泪却要一颗心。无知无畏,似乎成了现在大多初中生的通病,尤其是女生更为突出。她们总是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似乎这样才能彰显她们的个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她们的独一无二。那天,这个女生被班主任送到我办公室,开始不论我如何引导,她脸上一直都洋溢着莫名的得意的笑,即便后来让她写检讨她依旧是一副无所谓的状态。再后来,我们的沟通达到了瓶颈期,所以我决定让她先自己呆了一会儿,等我下课后再回来时发现她的脸上终于收起了那份笑意,开始变得冷静起来,我知道时机到了,所以接着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我看到她落下了悔恨的泪。那一刻,我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我既为自己能有效说动这个女生感到庆幸,可看到女生因为意识到自己犯错后落下悔恨的泪的时候我又那么的心痛。说实话,被班主任送来德育处的,往往都是哭着来,笑着出去的。那个女生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笑着来,哭完后才离开的学生。
教育是一场延迟满足的耕耘,我们只需要在学生心理播撒下爱与知识的种子,然后用心呵护与浇灌,剩下的交给时间即可。这世上,没有比心更高的山峰,也没有比脚更长的征途。只要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将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铭记于心,一直坚定地行走在路上,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