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第一次真正读毛姆的书,他有一张名副其实的毒舌,也不乏诙谐,但也坦白真诚。
毛姆生于1874年,逝于1965年,是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毛姆属于“半路出家”,从事写作之前他是个医生。
本书共从三个部分进行叙述:
①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②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③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怎样读书有趣,我不知道,但是我平时遇到不喜欢的章节时,我会选择跳过。当然这是一种习惯,虽然我以前读书都是一字不落的全看。
后来经过实践,观看无趣与讨厌的书,不仅无法吸收与学习,还会令我产生反感。
文中毛姆给了提高阅读的乐趣:用跳读的方式,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点。
读书本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在享受消遣和乐趣的同时,更要对灵魂,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
阅读应当是一种享受,在每一个时代,往往都是聪明人才能够发现:唯独由知识与智慧带来的愉悦才是最令人满意也最为持久的。
假如你无法在阅读中发现乐趣的话,这些书籍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深以为然。
保持阅读的习惯是一件好事。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还提到另外一个观点,我平时读书一般只看一本,偶尔会翻几页另外一本,我担心会串。但毛姆却提倡人可以同时阅读四到五本书。
说道自己的阅读方法:早晨阅读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工作结束后,读历史、散文、评论或传记,晚上读小说或者诗集。学会打造属于自己的读书清单,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才有继续阅读的欲望。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其实这部分我是跳读的,就像书里说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而不是为了读书才读书,这样非但不能吸收,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我想经历什么样的人生,才能写出与自己亲身经历相同的书吧,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多少都有一些自己的经历与影子。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这句话很有道理,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人生也是按照思考而度过的。
毛姆说人应该多读一些哲学,对于将阅读视作一种需求和娱乐的读者来说,在数量庞大的各类读物中,哲学著作无疑是最为丰富、多样且令人满足的。
当人们在这神秘而晦暗的世界上前行时,哲学即使不能解答困扰他们的种种问题,也至少能说服他们以幽默的方式开解自己的无知。哲学予人勇气,也教人适时退避。哲学既满足想象,也令心智愉悦。
读到这里时突然想起了猫头鹰,这家伙的思维很奇特,或许是看了很多哲学的书。
都说读书是获取知识和人生经验的最佳途径,途中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一位年轻登基的国王想要寻求治国之道,于是派人去人去全国各地寻求知识与智慧。三十年后,三十年后贤人带了五千本书。
国王无暇观看命令予以精选,十五年后贤士带来五百本,国王仍然下令精简。十年又过去了,最后剩了五十本。此时国王已经年老体迈了。
于是他再次向贤士们下令,要他们在一册书中囊括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在人生即将走向终结之时还能得到最迫切需求的知识。
贤士们奉命而去,五年之后,老迈不堪的贤士们终于为国王带来了那一册苦心编纂而成的典籍,但国王如今已是行将就木,连这一本书也来不及读了。
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找到这样一本唯一、完整且令人满意的书,因为它只是我自身的一种表达。
阅读中很多时候,像是与毛姆聊天,偶尔一次还能被逗笑。
人这一辈子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唯有书籍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漫漫岁月。
我读书时总抱着非常个人的理由:为了帮我更好地生活而读书。而杨驿却说,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