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行者手记” 关注公众号
——交响乐系列知识之十六
老侯
自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问世,它就成为各种乐器的斗技神曲。看过《海上钢琴师》的人,都会记得琴弦被弹红的一幕。
野蜂飞舞小号演奏。
《野蜂飞舞》也被用于小号斗技。而在所有的乐器中,小号演奏此曲的难度可能仅次于长号,因为小号演奏只有三个键,所以要求小号手的演奏技巧非常精湛。
普通人对小号的印象,可能都是来自于军营。小号最早在军队中用来传递信息,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吹响小号常常意味两种情形:战场冲锋或是捷报凯旋。
小号在铜管组里属于高声部的乐器,它的声音比较嘹亮,比较高亢。据统计,一把小提琴的音量相当于十七把小提琴。所以从小号的配备,可知乐队的规模。
17世纪以后,小号进入管弦乐队,但直到19世纪前,小号仅限于吹奏简单音阶。到了巴赫时代,小号开始在高音区展示自己的风采。
小号的风采焕发得益于工业革命。
1830年,工业革命发明了阀门,给小号加上了按键,有了按键键盘,音准音长也更加容易操控,可以演奏半音阶以及复杂的旋律,从此小号音色更加嘹亮,富于英雄气概。
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也能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军乐团或者爵士乐团,它都是常见乐器。
作曲家们非常喜欢运用现代小号来表现辉煌灿烂、胜利凯旋、刚毅雄壮的音乐形象。
比如说像柏辽兹《幻想交响曲》里面第四乐章,又名赴刑,就是三只小号与铜管组一起合奏,旋律表现出来的音乐特色是阴森的、残酷的,但是又不失灿烂与庄严。
最著名的是歌剧《阿依达》中的小号齐奏,气势恢弘,极富感染力,富于煽情,从歌剧诞生到今天,一直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乐段。
阿依达凯旋曲。
通常在交响乐的进行曲中,小号的主旋律声部会比较多一些。如果说柏辽兹《幻响交响曲》,铜管组奏出非常明亮、饱满的效果,那这段乐曲,作曲家追求的是整个铜管声部的合声效果。小号与整个铜管组的合奏形式,为后来的作曲家们提供了借鉴。
传统的小号音乐常用来表现节庆或战争,巴赫和亨德尔这样的巴洛克作曲家的作品中也常有出现。
使用现代小号吹奏号角式音调,可以表现英雄主题,比如在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英雄生涯》交响诗第四部分《战场上的英雄》中,用来揭示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冒险精神。
号角式音调还可用于歌唱性乐段,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在《第三交响曲》第三乐章中,三次使用这一具有号角性特点的歌唱性乐段,表现森林的神秘气氛,把人的想象力引向连绵不断的山峦和奔流不息的河边。
久石让为电影《让子弹飞》所作片尾曲《太阳照常升起》,用现代小号吹奏的号角式音调表现英雄性的主题,可以说淋漓尽致。这段号角性音调中,使用以前从来没有的大跳音程、一系列的变化音以及持续的强奏音,充分发挥了现代小号的强大威力。
备注:本文系《交响乐知识系列微视》文字版。全片2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