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BIC反馈方法
【片段来源】《可复制的领导力》作者:樊登 P233-234
【R:原文片段】
给予反馈的过程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谈话风格,有金刚怒目,也有和风细雨。风格无所谓对错,但内容有其标准。在这里,我向各位管理者推荐一个给予反馈的标准化工具BIC。
BIC是英文“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的缩写,意指事实影响后果。这一工具在IBM等跨国企业中被普遍使用,是管理者向员工给予反馈的标准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中间不停顿。我以某员工迟到为例,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事件:小王连续多次开会迟到,作为管理者,为这件事找到员工谈话。谈话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B(事实)
事实是指那些已经发生的行为,比如这周内小王每次会议迟到的时长、出席会议的人员名单等。事实真实存在,很容易被验证,因此在管理者说出事实时,人们一般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因为小王的迟到次数较多,许多管理者开篇第一句话往往是:“小王你经常迟到。”注意,这句话不是“事实”,只是管理者根据事实总结出来的观点,不能用于给予反馈,否则会引起小王的抵触情绪。在事实部分里,管理者需要区分事实和观点,只讲事实,不提观点。
第二部分:I(影响)
影响是指已发生的事实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作用。比如,小王在会议开始后进入会场,会议主持人和其他与会人员的思路会被打断,这是对他人的影响。小王在迟到之后也会错过会议的很多内容,这是对其自身的影响。
第三部分:C(后果)
后果是指在影响的基础上,强调长期持续会引发的负面效果。如果与会者的思路总是被打断,管理者和其他同事对小王的印象会变差:开会总是迟到,不尊重他人,可能会在工作中落后,等等。这些后果事关小王的切身利益,理应引起小王的重视。
管理者在给予员工反馈时将BIC一鼓作气说完,可以让员工比较客观地看到自身行为产生的负面效果,进而产生改进的愿望。日常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在谈话中习惯说一句话就问员工:“是不是这样?”这就给了员工反驳的时机和理由。此时询问,暗示意味和针对性较强,容易激化矛盾。
相比之下,一鼓作气将BIC都说出来,员工就会明白,管理者并不是在针对他个人,而是想要对工作负责。在工作优先的前提下,员工更愿意心平气和地与管理者讨论问题。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
本片段介绍了一种给予反馈的工具BIC法(事实-影响-后果),该工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给予别人负面反馈。
【Why】
在沟通中给予别人负面反馈是一个挑战。使用本片段的方法,我们通过聚焦事实、关联影响和推演后果,不仅表达富有层次,也更容易使对方接受。如果我们在负面反馈时充满评判和指责,则容易使对方反弹,达不到我们反馈的目的。
【How】
BIC工具的使用包括以下三部分:
1.B(事实):客观地论述事实,不带评判的事实。
2.I(影响):论述已发生的事实对周围的人和事以及对自己产生的作用。
3.C(后果):在影响的基础上,强调长期持续会引发的负面效果。
注意点:在给予反馈时,最好将BIC一鼓作气说完。
【Where】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工作中负面反馈的情形,也适用于家庭中伴侣之间沟通和亲子沟通中的负面反馈。
该方法不适用于正面反馈,正面反馈使用二级反馈即可,即说好并提到好的原因就可以起到作用,使用BIC显得累赘和刻意。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
前天晚上和孩子复习英语,孩子有一个词不太敢读,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害怕错。我觉得她还是不够自信,想要教育她,但由于自己太着急,训斥了一顿,孩子哭了。
【反思】
🤔沟通失败主要是是自己的问题,没有从事实-影响-后果推演来循循善诱,而是放任自己的急躁,斥责孩子。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
接下来一个月内,每天早上复盘时,自言自语训练BIC方法。
【行动】
1.事实:早复盘时,找一个昨天遇到的负面问题,最好是反复出现的。
2.影响:论述这个负面问题对自己和别人产生的影响。
3.后果:推演如果不做干预长此以往会有什么后果发生。
写完后,读给自己听,看看能否说服自己,逐步迭代,提升BIC能力,下个月慢慢开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