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冯唐的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猥琐男》大热朋友圈,先生开始对号入座:
“我不仅是个胖子,还是个有肚腩的胖子”
“我整天也不修边幅.....。”
可能受此文之影响,一堆类似的延伸的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除了油腻,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于是公司里不少同事开始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捅了一刀又一刀。”
前不久,好友打电话过来,身体出现状况,对自己如何变成了油腻的中年人大倒苦水:临到中年烧钱三大事:房子,孩子 ,病号子。
没有健康的身体我们啥也干不了,值得玩味的是,当自己从镜子发现身材走样,精力不济时......才恍然了悟到自己一直忽略了它。
1、身体需要你的看见
你有关注过自己的胃、肩膀吗?还是它们在酸胀、疼痛的时候,你才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你可否在平常大脑疯狂的思维之余,也花一点时间关注一下你的身体?在疯狂加班,熬夜追剧后,你才注意到自己饿了,眼睛乏了。
我观察到人们常常注意到自己的身体时,往往是在它最坏的时候,比如你有饱尝胃痛之苦,才会遵医嘱,注意自己的饮食规律。
一次我在公汽上听到两个老人在谈病与死,她们的一致观念竟然是:病了原本不会死的那么快,因为到了医院,医生不停的开药,就被药死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生病和吃药这个事情,他们失去了肉身治疗的感觉或者拒绝就医,是在企盼着有一个康复的结果出现还是把身体不好这件事推卸给第三方?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就拿“病”字来说,里面是个“丙”,代表三。意思是说在一个病真正成为病之前,身体必对我们有至少三次提醒。就好比你重感冒前,必然感觉到身体发冷、鼻塞、喉咙疼等。其实,当我们身体出现状况。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真的看见身体,你是可以不生病的。
每当提到健康和美丽的有关话题,我导师周梵总会不厌其烦的讲述一个观念——身体是心灵的镜子,这也是她创办静休中心的初衷,通过能量疗愈,以达到身心平衡。
就拿身体是人格乃至心灵的印照。可是你捕捉到了身体发出来的信号吗?
魏文侯问名医扁鹊:“在你们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回答自叹不如两位哥哥,同时阐明能够医“未病”的人才是真正高明的医生。汉字”病”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就拿长痘痘来说,我们都会提到作息不规律,内分泌失调的成因,可如果你来我们静休中心的有过疗愈体验,疗愈师会帮你了解是什么心理原因引起的荷尔蒙的变化,并对症下药。
在心理学上,我们常会谈到“躯体化反应”,其实简而言之,就是因为情绪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引起身体某些症状和疾病。
“最近我胃口不好,”反应出来的情绪状态可能是“最近我感到委屈,我很没有安全感。”
“最近我背好痛”反应出来的情绪状态可能是“最近我性压抑 ,有着对某人某事的强烈愤怒”。
.......
我有位好朋友,谈起她最成功的事情,就是殚精竭虑的参加高考,最后终于不负重望考上父母期望的高校。但每每回忆起这个,她都是满满的痛苦,因为她跟身体的链接非常好,所以一回想这件引以为傲的事儿,她就会胃痛的厉害。
因为,人的胸腔和腹部区域是情绪的工厂、也是感情表达的通道,当我们心理得不到释放和表达,身体就会帮助其表达。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的统计,大约有70%以上有心理障碍的人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情绪困扰。
所以,当你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皮肤在内出现问题,根本的原因是它们是你情绪的“替罪羊”。
2、重绘你的情绪地图
“我家孩子每逢考试就感冒”、“宝宝上幼儿园就喊肚子痛。”、“天天加班,月经失调了”、“老公有出轨,我还被查出子宫肌瘤”.....
事实上,这一系列身体状况,只是被人们在宣泄情绪时这些器官被攻击所致。
著名身体治疗师肯.戴奇沃在《身心合一》中这样写道:
“很多下背部有毛病的人告诉我,他们第一次背痛大多是受伤或背部用力所引起的。例如背负重物、坐很不舒服的椅子或睡太软的床等。”
“不过在我看过,他们的背痛可能不是受伤后才开始,应该是背部肌肉和情绪已经压抑紧缩了一段时间,使这个部位变得相当容易受伤。”
因为下背部不仅直接与感觉和能力中枢——腹部相,更是身体心灵上半部和下半部的身心连接媒介,
根据洛温的说法,身体心灵由下往上流通的情绪还包括:性的感觉、自我控制、自我支持、自我稳定性,......。
由于背部恰好是各种情感、冲突、心理需求阻塞点,难怪那么多人的背部承受着紧张无比的压力。
当我们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也就压抑了某些能量。每当我们有情绪时,我们的身体在分泌各种激素,大脑也在分泌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并不会因为转移注意力而消失了。
它们会在身体形成淤结形成颗粒状分布在淋巴,肩胛、肋骨缝,大腿.......各个部位,当我们的静休中心疗愈师给我做能量疗愈时,我被各个身体布着的情绪点惊呆了。
有些人会莫名奇妙在中年会心烦意料,就是情绪点无法得到释放和转化的结果,而身体永远是在当下,当你通过呼吸、放松、运动,能量疗愈......把情绪点就可以被释放掉。这样的效果比起认知的调节,比如讲道理会更好。
“凭借着身体,我们成为学习者”,当我们能敏锐地觉察自己的身体,感知它的背后,倾听它发出的声音,看到它背后的需要,并与之链接,我们就会越来越健康。
3、从每天10分钟开始
“身体是心灵的外在,心灵是身体的内在,疾病是两者间邮差。”
与其说我们在岁月中变得油腻,不如说我们在手机里变得油腻,主持人孟非曾开玩笑说:“现在,手机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器官,放不下。”
有多少次你吃饭的时候,不时用手滑动手机屏幕,有多少次你边陪孩子边刷朋友圈,又有多少次你在手机上追剧追的简直药不能停?........。
“作疗愈时可以带手机吗?”,“不可以,你需要全然的感受你的身体。”每次我们静休中心的疗愈师都温柔坚定答复客户。
放下手机,会死人吗?当然死不了,每每在疗愈师的引领下看到自己身体的变化,逃避坏情绪的模式,帮你释放掉压抑的这些情绪,情绪点的释放,你会面色红润,感受当下身体的轻盈与愉悦.
“活着真好!”每每听到他们这样感叹,我们也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感激。
任何事情都是有出路的,所以不要再以没时间,而拒绝运动,成长。就拿运动来说,按我们疗愈师的经验,其实每周运动5天,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了。
如果你还是安排不过来,那你也可以把这30分钟,切分成3个10分钟,利用每天碎片时间做点简单运动。
要知道,生病是身体在为你的心理和情绪买单,周梵老师《当你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说到:“当我们越爱自己,我们就会越来越美 ,越来越健康。”
因为,你的身体,是一切美好的开始!没有它,你真的什么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