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人物塑造,让人感触良深。在我们的生活里或者在过去我们的生活记忆里确实出现过这样的人。小环,泼辣圆滑、惰性随意,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从没提起的两个字:“善良”。她能言善道,世故圆滑,好事显摆,甚至在大街上顺东西,答应第二天填上赊账也从没填过。这样的人也许跟善良不沾边,但是却不然。对跟自己“共侍一夫”的日本女人的”宽容”,或者在她的语言里没用这两个字。虽然有过不甘与吵嘴,却从来没有真正伤害过多鹤,在多鹤危难时她总会以她独特的性格智慧来尽量解决。你可以说她不善良,但是绝不能说她坏。在张检入狱,多鹤身份被揭露,儿女状况不断时,她放下她的惰性,撑起与维护这个家,不管是偷东西,还是赊账不填,她尽力维持这个家,让家人能够安身立命。平时神经大条、话语滔滔的她,能细腻地听到小石对多鹤的骚扰、张检入狱后对他说的善意的谎言。她世俗且平凡,但诠释了“善良”的另一面。
小环与多鹤的命运安排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种对比的安排,使得情节更加动容。我喜欢小环的性格特点,小环实则是个悲剧人物,但是却把生活过的有声有色,她是泪水在心里,笑容在脸上的女子。
小说最后写到“小环只好安慰它:黑子,明天就有信了,啊?”,如此凄凉、孤独的场景,这个家庭靠着朱小环的成全,赢得三个人的幸福,然而她的结局注定是悲剧。年迈的双亲离世且不说,多鹤作为战争遗孤回日本,三个孩子在中日恢复邦交后,有两个投奔多鹤去日本,不争气的大孩去日本,小环拼命给攒机票钱,二孩像当年的张俭,在遥远的地方娶妻生子过着自己幸福生活。丈夫张俭被多鹤接到日本治骨癌,病入膏肓死在日本,小环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她成全了父母、公婆、丈夫、多鹤、还有一群孩子甚至是那个时代,成全了每一个她寄托着、疼惜着人的幸福,她一生的清净与欢乐,为了一个词“成全”,可那些被她成全的人,却都忘了成全这个爱热闹的妇人一个热热闹闹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