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得第一次去北京游圆明园时,最想去的是西洋楼。对西洋楼的认知是从图片资料中得来的,那孤寂耸立着的残垣断壁,实在是震撼人心。然而,当我真正靠近景区将要置身其中时,内心却突然生出了些许的悲凉。我只远远地坐在长椅上,静静地看着围在铁栅栏里的西洋楼废墟,看着游人们来来往往,不忍去打扰。我以为颓废的西洋楼仍然高大壮观,不曾想它就委身在那小小的栅栏里。这是我第一次感受认知于现实发生冲撞时的不知所措。
在其后的人生道路上,碰到的某些事,遇到的某些人,让我体验到更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现实是残酷甚至是丑恶的,当我们看清现实的真象时,会如同吞了一只苍蝇般想要呕吐。有一段时间,我被现实裹挟着,眼睛里只有灰色,沮丧到极点,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生活、日子变得黯然。
是否要长此以往下去?只有现实没有理想了吗?阳光下的花朵,俗世间的温情,那丑恶的东西能盖过生活中的美好吗?我一一梳理,发现那丑恶实在是少之又少,不过是被自己无限放大,选择性地屏蔽了美好的事物罢了。
时光流逝,现在的我已经从迷乱慌张中走出,好像当年坐在长椅上看西洋楼一样,学会安静的看待周遭的一切,看这美好与丑恶交织在一起的世界,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唾弃什么,该维护什么,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