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品牌故事,甚至连励志人心的成长故事都没有......
回忆了下整个人生经历,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一直到高中毕业才逃离这个处境。可能跟我的成长有关系,经常会觉得自卑。如果拿奖学金算是一项成就的话,那大学算是有吧,但仅仅是为了奖学金,并没有很远大的理想。
我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突然被父母塞进了证券公司,又在他们的要求下考了CFP,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保险的概念。这已经是远在2012年的事了,当时就觉得保险挺好的,但也没往这个方向去想。一来当时保险行业的口碑不怎么样,二来自己也没有这个魄力。一切都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没主见,没冲劲,一点也没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质。
接下来到了杭州,揣着我唯一有点用处的证书,进入了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很遗憾的是,在这份工作里并没有收获到很多知识,大致的就是为了销售而销售,学的是如何把包装好的产品卖出去,并没有去专研这个领域的知识。但很幸运的是,我在这份工作里认识了陈立平。我好像很多次写到她了。
即将进入最迷茫的时间段了,2014年至2019年底,一直从事的是行政类工作。刚开始外转内的时候,觉得这才是工作啊,忙碌的做完一天的工作,约个朋友看看电影吃吃饭,偶尔来个小旅游,很是惬意。
现在回想起来,这6年简直就是浪费!并不是说行政类工作不好,而是我做的不好。这段期间跟立平一直有断断续续的联系,每次见面她都会劝我学点技能,想做财务你就去学财务知识,想做人事就去学人事知识。我还觉得她特烦,好久不见了吃顿饭还啰里八嗦的。疫情期间聊了一次,她提起振源私房课,我脑子里就是有病吧,花这么多钱,就为了参加个培训班。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悟了。可能是立平的苦口婆心起作用了;可能是一起胡吃海喝的小姐妹突然正能量了;可能是看着小朋友一天天长大,我意识到生了他得好好对他负责任;也可能是小朋友天天抱着书让人读给他听感染到了我。总之,具体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就是突然间想要跨出去。对,我跨出来才短短的3个月,所以我真的没有品牌故事,希望以后会有,以后一定是会有的,嗯!
再说我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个行业,前面有说过我曾经被安排着去考了CFP。保险是我很主动学的一门课程,也是分数最高的,保险是理财的第一大块这个概念一直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我自己也是在这个之后不久就买了第一份重疾,当时收入还没多少呢,家里极力反对买的,说这东西不吉利……当然,这次换工作也是反对,理由同上。
因为他们不喜欢这个工作,也很少跟他们提起工作的近况。最近倒是发现他们的想法跟嘴巴里说出来的有偏差。第一次分享会后,其他人还云里雾里的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爸突然跟我说,你要往这个方向发展挺好的,现在就是抖音这种流量时代,只要愿意去做,什么行业都好。
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做的问题,我的初步想法是先通过微信群分享的模式,一课一课的开始讲保险的专业知识。注册自己的公众号,一篇一篇开始写文章。不涉及公司不涉及产品,只为了给自己打基石。公司会换,产品会更新,只有把我推销出去了,才是永恒的收益。
这个模式做过一次小尝试,一位网友跟我聊到近期想补下重疾。我先了解了他的需求,再从重疾的理念出发聊到了专业性方面的内容。后来他说,保险行业名声差是有道理的,从业人员不专业,为了提成不顾职业道德隐瞒客户,你这样的真少见。当然,故事的结局是他在我这补了那份重疾。
这次的事也让我信心倍增,更加明确了我该走怎样的路线。
也懊恼过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才开始想着学习。以前都干嘛去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了。其实吧,并不晚是不是!
感谢一路以来帮助过我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