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好,准备掏出钱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讲,他就从盘中拿走了十美元。为此,人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告诉我们班主任: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班主任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例如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不能没完没了地批评,因为从心理角度上讲,后进生第一次挨批评时,其厌烦心理并不太大,但是当他们在第二次再挨批评时,往往会使厌烦度倍增,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的批评……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更大,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什么是“月曜效应”?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一个星期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生活所代替,于是,晚上睡得较迟,早晨起得较晚。到了星期一,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要求学生们不能悠闲随意,但学生们双休日已有的心理状况一下子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适应总要有一个过程,结果就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精神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有类似现象,因为人们在经历了紧张有序的生活后再去适应悠闲随意的生活相对容易,而人们在经历了悠闲随意的生活后再去适应紧张有序的生活相对不容易。
我国古代,一个星期的七天是用“日、月、水、木、金、火、土”七个星球的名字排列来表示的,这七个星球发出的光耀都称为“曜”。因此,星期几也就叫“什么曜”,例如星期天就叫“日曜”,星期一就叫“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上述星期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月曜效应”。“月曜效应”对我们教师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它假日)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适宜,因为作业太多,学生的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作业太少,学生的身心过分放松,则很难及时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教师最好在星期五下午和星期一上午分别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以便使学生有心理准备,从而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