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忍?心无所希求、心广大无相,心无有形段就是忍。无所希求,是我们真心的寂灭特色。因为无所希求所以面临一切境界则无所染着毕竟无住,这是忍性;广大无相,是心的智慧体征。因为广大所以无相,无相就是看不到边际喻为我们的真心廓然无形,这就是忍性;无有形段,是我们真心的圆妙变化。因为无有形段所以不可思议不可揣摩,失之即得,得之即失,内外不牵,这就是忍性。明白了这个忍,就明白什么是無忍無生心了。無忍無生心,指的是我们的真心犹如虚空一样广大遍满无有形象变化多端不可揣摩,无有间隔恒常显现。譬如:看见云彩变化多端,就应当清楚虚空之性神秘莫测。知道了虚空之性神秘莫测就应当清楚云彩的变化多端不离虚空之性悉皆一如没有内外。倘若你看见了云彩变化多端视为无常,那么你就看不到虚空之性神秘莫测,在于它圆妙演绎彰显无量。倘若你看不到虚空之性圆妙演绎彰显无量,就看不到云彩圆妙显现不离虚空悉皆平等无有差别。这就是無忍無生心神奇之处和圆妙之态。
既然我们的真心没有形段,就像火性一样,虽然处于木头当中但是你不能说木头当中就一定有火性。这就像你我虽然具有佛性,但你不能说你和我就是佛。什么意思呢?譬如:看见木头知道火性处于木头当中,但不代表你看见木头就看见了火。因此,火性虽然处于木头当中,因其不定所以不定。不定则说明没有因缘聚合而让木头燃烧。鉴于此,就像你和我虽然本具佛性,但是若无正法熏染就不可能浮现你从本以来本有的真心。所以,我们把这种真心用文字称呼为“無忍無生心”仅仅是假名而已,假名不可得。倘若我们说众生皆有真如妙性,这个“真如妙性”但名但字,名不可得,这一点必须看清楚。为什么?因为为了方便表达清楚让众生看的明白不得已才这样称呼的。也就是为了诠释其真实义理所以才假名为说,名不可得。鉴于此,我们所看到的任何经典文理也是如此,千万不要依文解意,免得妄生知见,知见不可得。
当我们明白了以上阐述,就需要继续深入义理深层来挖掘它内在更圆满的本义。譬如:在禅坐中我们的心识会生成诸多境界,当然有了境界就会有攀取和喜爱境界的心。由这颗喜爱心衍生更多执取感受和觉受,这就是心相。所以,这样的心相了不可得,不可得於它的虚妄和变易。当你知道了这颗心的不真,就是知心如是。知心如是,就不再滋生他境,这就是無生心。譬如:若说一切境界是我们这颗妄心所生,不是如说。为什么?譬如:阿摩罗果,这样的果子不是自己凭空长出来的、也不是由其他的树滋生而成、更不是这种果子的树和这个果子一下子共同萌生。所以,我们应当知道这种果子不是因为生也不是因为不生。为什么?因缘促成,相互代谢罢了。比如:有了能结阿摩罗果的树,然后有了土壤的滋养阳光雨露的滋润风雨季节的滋养等等因缘相互代谢才能结出阿摩罗果。所以,一切境界若是我们这颗妄心所生,如同阿摩罗果一样是缘代谢的缘故,而不是妄认一颗妄心实体的存在而滋生了一切境界当然不是如说。譬如:有了阿摩罗果树,就是缘起。但是有了阿摩罗果树不一定一定有阿摩罗果,这就是缘起非生。当然了,缘谢非灭。譬如:阿摩罗果树枯萎了不代表阿摩罗果树就没有了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倘若说一切境界是我们妄心所造,那么这个妄心未必能造一切境界。当一切境界冥灭,不代表这个妄心就一定冥灭。比如:你在禅坐中浮现诸佛菩萨净相,你认为是妄心所造还是净心所现还是神佛加持等等。那么你认为是心所造的这颗心并名不真,拿着不真的心去揣摩不真的妄心而造了一切妄境,等于在梦境中做了一个醒梦的梦是一样的悉皆虚无。同样,你在禅定中无有一切境界心识寂灭不动,你若认为的确是寂灭无有一物,就说明还是没有真正空掉。因为你有见於寂灭就不是真寂灭。所以,任其你的心识幻生幻灭、乱起乱坠、肆意放纵、散乱昏沉,凝寂无想乃至任意揣摩随意妄想,丝毫不会影响虚空之性朗朗明照。所以,一切言语说教本来隐现无相,所有心识思绪言表出来的道理本来寂灭。这种无相乃至寂灭在無有处,你却看不见它们所处所住,这就是决定性。当然了,这样的决定性内外无二不一不异不断也不常,不出不入不生不灭,犹如虚空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心若妄动,妄动不可得,则心无处处。心无处所,妄动不生。妄动不生,妄性不灭。这就像若说水变幻了波浪视为水动,那么洞察是风的作用让水幻生波浪而出现了水妄动的假象时。你就不能说水幻生了波浪,也不能说水妄动的假象,也不能说是风让水幻生了波浪乃至水动而有了波浪都是风的作用悉皆不说。为什么?水从本无相、波浪从本隐现、风从本不生。不生即不动,不是不动是不生不动。既然不动谁言是风?谁言是水?谁言是波浪?谁又言是心?其实,这一系列假说假名假意悉皆虚无毕竟不生。無忍無生心就是这样微妙演绎的、微妙显现的,微妙满足一切又是那么寂灭,不断不常不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