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个作者,青年作家,听起来总觉得大多是伤春悲秋,无病呻吟……以为写了几本小说很叫卖但没有太多实质,冲着名字勉强一看,竟然也有了很多共鸣。
这本书大抵算是作者的随笔记事,通过讲述自己和周围人身上发生的点滴小事而总结的一些人生观念,大到信念理想,小到鸡毛蒜皮。有些让人眼前一亮,有些光是看着却也显得空洞,这就是读书还不到一半时候的想法……
李尚龙,教师、作家、导演,一个人在生活中可以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他都做的很好,且正在为了做的更好而努力着。他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笔下的文字也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突然的一句话更是经常让同是北漂的我们不禁感同身受,心头一酸。他并不和别人有任何不同,如果非要说出一点,那大抵是在面对生活漩涡的时候他比别人更多了一些敢于抉择的勇气和对事业的热爱。
在其位谋其事。人生可以有很多个阶段,不同阶段我们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大学的四年时光漫漫,有的人选择了多读书学习多充实上进,有的人则整天奔波于各种兼职而疲于应对专业知识,大学生活固然过的富足而努力,但是毕业后却发现得不偿失。
分心挂腹,不敢旁骛。每年都有很多人在纠结着是否考研,但又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最后无奈之下只能边工作边学习。平日时间的不充裕导致学习只能挤压在下班后,长此以往,上班时间困顿不堪,下班时间萎靡不振,学习工作效率事倍功半。
优秀不够,你是否无可替代。这个社会充满着竞争和压力,你可能在某个行业做的很优秀,也许你的学习能力很强。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优秀不够,一定要卓越,一定要无可替代,你的运气才会比别人都好。
这世上一定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神人,可上山可下河,说走就走,做尽了你想,但一直没能实现的梦。我们总是很羡慕,羡慕之余就会自我安慰“他家肯定有钱”“他肯定有个好爸爸”……而往往这样的人说出来他的经历却会让你会唏嘘不已,他并不是家境好,并不是更自由,而是他更勇敢,迈出了追梦的第一步,未来是未知的但却有希望。追梦很艰难,若冷,就用希望取暖。
作者其人,不甘平凡,但又乐于平凡。在面对人生分岔路时,能勇敢的只认准一条路,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起码路上的绝美风景不可替代。害怕孤独但又能直面孤独。热爱交朋友,有太多太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在一起开怀畅饮。可在大学的时候却愿意做一个不合群的人,在整个宿舍都疯狂打游戏的时候独自捧着英语词典。在初来北京的那些年,能一个人在夜晚流着泪从东长安街走到西长安街,也能坚定的放弃父母安排好的工作出来闯荡自己不悔的人生。
人生不是要活的多精彩,而是要活的让自己认可。黎明之前都是最黑暗的时刻,未来并不是要多富有,盼只盼我们能越来越好。一本书翻过最后一页,心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