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专栏编辑:仙灵推荐。推荐语: 到底在教育孩子时该“宽”还是该“严”,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有的疑问。这篇文章对这个疑问做出了非常客观、深刻的解答:要区分孩子的性格,要区分问题的种类,要先严后松,要严宽并济。
经常看我的文章的人都知道,我的教育观点不是单纯地“夸夸孩子你真棒”、也不是“严厉出真知”、更不是“静待花开”,而是,孩子一定要看好、一定要管,要恩威并施、严宽并济,要去区分哪些该管哪些该放,要试着去掌握管孩子的“度”。
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恩威并施,今天写严宽并济。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都在纠结是该“宽”点还是该“严”点?管得太严了怕孩子被压制天性,放得太宽又怕孩子走歪路。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纠结的,肯定是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该宽松的地方宽松,家长该研究的只是,到底什么情况下该严厉一些,什么情况下可以宽松一些。
教育的“度”最是让人难以掌握,那当然,没有100分的教育,只有100分的努力,家长不必完美地掌握“度”,也不可能掌握好,只要一直努力去调整,结果就会非常好。
首先,孩子跟孩子不一样,管理也要区分开来。
不管是恩威并施还是严宽并济,都不得不考虑到孩子性格的不同。
有些孩子内向自卑、多愁善感、心思精细,这样的孩子往往遇事容易小心眼儿、想不开,当然这样的孩子也相对比较听话、懂事,那么家长对他们管理太严格会让他们更加自卑、没有自信,这样的孩子应该少打击、多鼓励。
有些孩子取得点成绩就会尾巴翘到天上去,有点优点就会嘚瑟得不行,这样的孩子你再不停的夸他,会让孩子没办法清醒地认识自己,所以适当地提醒和打击会帮助他们拥有健康身心。
有些孩子调皮捣蛋、不守纪律、肆意妄为,这样的孩子肯定要管理严格些,如果你再纵容他,上了天可不好把他拽下来。
第二,哪些方面需要严格,哪些方面可以宽松。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孩子是什么性格,遇到原则性问题都要严格。
例如:有关安全方面的问题,必须严厉,玩火、玩电、做危险性动作、玩危险性游戏,这是坚决不能姑息的;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说谎、偷盗、不尊重他人、欺负弱势群体、对同学使用暴力等行为,必须严肃处理;有关行为习惯的,上课不能迟到、自己收拾书包、作业必须做完、不能窜课逃课,这些好习惯要严格要求;有关性格缺陷,懒惰、随便发脾气、爱占小便宜、爱推卸责任、喜欢陷害别人等等,这些必须及时改正。
哪些事情家长则不必太纠结了,可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完成呢?
例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管,自己的事自己做,小物件的洗洗涮涮、自己物品的收拾整理等,父母不要插手更不要代替;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横加干涉,无论是喜欢唱歌、跳舞还是画画、武术,家长都要支持鼓励,不要指指点点;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能够承受的困难不管,和谁交朋友、和朋友吵架、班级里发生的矛盾,孩子自己可以解决,家长不必过于干涉。
第三,“先严后松”还是“先松后严”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小时候觉得他还那么小,什么做得不好就都让他吧,长大就好了,结果长大以后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这时候才想起来严格要求,孩子已经不听你的了。
小树不修不直溜,小时候底子没打好,怎么能期待它长成大树参天呢?
还有一些家长,孩子小时候对他们要求严格,各方面都管理得特别规矩,等到长大了,孩子已经形成了好的习惯,家长不需要再操什么心,只需要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就可以了。
哪种方法更管用,显而易见,由严入宽易,由宽入严难。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认识这个世界,家长对他们严厉,这个世界就是严厉的,他们并不会觉得委屈也不会觉得困难,只会像父母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即使长大后宽松对待他们,他们也不会变得肆意;小时候家长对孩子放纵,这个世界就是放纵的,他们既不会觉得感激也不会觉得幸福,反而觉得一切都是想当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想要得更多,长大后再想严厉些让他们改正,已经不可能了。
家庭教育是个难题,太严太宽都不明智,最难在“适度”二字,要达到严宽并济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归根结底,我们一方面要让孩子觉得家是避风的港湾,有爱有快乐,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懂得撑起一个家的艰辛,有责任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