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天中午我在食堂和朋友吃饭吃得正开心,一个小哥啪嗒一下放张简略的海报在我面前,硕大的二维码怼上来:“同学,这是我们做的APP,扫二维码下载一下行吗?”
当时左手拿勺右手拿筷的我,是有些不耐的。但我还是温声细语地说:“对不起啊,我正在吃饭呢。要不你把海报放我这儿,我吃完再帮你扫。”
小哥遂满意离开。
我拿着海报翻了翻,疑惑地想:这是有什么优惠活动吗?很快我便发现没有,没有任何福利。于是忍不住跟朋友讲,我天,什么福利都没有,就凭着说了一句“请您帮我扫一下”,我就要去下载吗?
我又默默观察了小哥一会儿,倒也挺辛苦,挨桌去跟人打招呼,冷眼自然比回应多。我就在想啊,这个小哥有料想到这样的结局吗?还是他真的觉得,因为自己蛮辛苦来发海报,所以我们出于情面,出于慷慨,怎么都该扫一下的?
可是抱歉啊,你以为扫二维码只是个举手之劳,在充满爱与友好的华师里应该不足为道的,我却想问一句——凭什么?
2、
一直以来找我约稿的,除了媒体公司,就是大学生团队最多了。
他们的来信在邮箱里也最好辨认——喜欢写长文,陈述对我的仰慕之情,讲自己多受文章触动,多欣赏我的才情一类。最后一句通常在大幅的赞美末尾躲着,显得小心翼翼极了:陈,我们最近开始做自媒体了,你能给我们供稿吗?
他们留了联系方式我一般会去加,因为自己也做自媒体,知道这其中的不容易。然后是谈合作,对方洋洋洒洒讲了运营规划,计划在多短时间内拥有多少粉丝,开拓什么栏目,云云,再就是希望我可以长期给他们供稿。
我说,好的,那你们的稿费是怎么算的?
大概是没想到我会问这一句,对方赶紧回了一个眼睛弯弯的笑脸,然后在一串省略号之后讲:因为刚开始做,没有营利的,所以没有稿费。
我觉得他们对我的印象可能一下子降了一大截——天哪,这个人也是个学生,竟然向我们开口要钱?还按篇算?
可是我这边的逻辑是:我很忙,要重新写文章必定得抽时间写,得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你们不像其他数百万粉丝的媒体一样有宣传基础,也就是说我给你们写文章并没有粉丝收益。既然我付出了时间成本,而你们不能提供粉丝收益,那直接付给报酬,将隐形收益换为现成,总归也合理的吧。
我把平时跟媒体公司报的价砍下了一些报给他们,但大概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算低。看他们颇有些失望的样子,我便说,我所有已经发表在网上的文章,你们都可以免费转载。
他们道了谢,我猜他们心里的台词一定是“哎,这个作者好过分,真的是好过分啊”。
3、
这个月月初我习惯性地查账单,这才发现原来帮一个朋友垫了饭钱,不多,一百左右。可一看这时间,我天,已经一个月了,哥们没有一丁点要还的意思。
我脸皮厚,跟哥们交情也好,便直接跟他提,上次的钱有空记得打给我啊。哥们就笑嘻嘻应,好的啊,纵使他拖上这么久我也没往心里去,这事本来就算过去了。
后来过了一个星期,我发现他还没有还。再去问他,他终于说网银前段时间花光掉了,明天去充钱。还钱的时候他找我聊天,突然给我来一句——哎,你平时随便写篇文章就来钱啊,还有实习的工资,你不缺钱的呀。
看见那句话我突然很生气,绝不是因为辗转一个多月才还上的钱,而是哥们语气里那种“你又不缺钱,干嘛急着要”的态度。
那个当口我很想来一句,excuse me,借钱拖着不还什么时候这么有理了?
4、
我一直觉得,有些跟我们年龄相仿的人,还没有准备好踏入成年人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这个世界是,你要让人家下载你的APP是要下血本做推广活动的,这种活动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甩人家一脸的二维码。对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来说,你讲人情讲梦想都行不通,你要让我得到些仅有下载了才能收获的东西,这就是你应该跟我们做的交换。拿一句轻飘飘的“请帮我下载一下好吗”是不足以构成交换的。
这个世界是,最好不要指望人家付出时间与脑力给你做事,然后听你说一句“谢谢”就开心了。我为你创造了价值,那请你也想办法回馈,非如此便不能长久合作;情分与慷慨很脆弱的,反倒是利益坚比金石。
这个世界是,交情再好也不能连带着把原则糊弄了。人际关系向来错综复杂,规则却相当明晰,要平等,友好,不相欠,真诚却不奢求对方毫无保留,知道必要时自己也得步步为营的;更忌挥舞着自己手里写着“弱”的纸牌,大言不惭地要求别人偏袒。
这时便会有人像被踩到脚一样惊声叫起来,怎么能这样呢,这未免也太功利,太无情了吧。
——可是对不起啊,我还是要把你手里捧着的粉红色泡泡戳破,冷脸说一句“本就如此”的啊。付出与收回两相交融,这才是世界的平衡点所在,这才是规则。人情绵软且易破,规则才是在生活这间布满了危险红外线的密室里,助你步履明确攻破关卡的钥匙。
再讲句难听点的,生活,其实不是你亲妈吧?那么,你怎么能让它百分百无条件向着你来呢?
你说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