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理”财,财就贬值
如果不理财,你的财富也许正被合法稀释。
金融界有一句话叫“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钱”,也就是说,你手里的钱正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因为有通货膨胀。
近几年,中国官方通货膨胀增速是2%,但真实的比例会比这个更高一些。尤其是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里看,差距就会更明显。
举个例子:
建国以后,第二套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1分,最大的是10元;到第四套时,最小的是1角,最大的是100元;等到第五套时,最大还是100元,但1角、5角都只是硬币了。仅仅从面值来看,人民币是一直在通货膨胀的,按照今天的利率,把1万元存到银行里,一年下来可能会有150元利息,但对比真实的购买力,你可能已经亏了两三百元。
所以,理财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你总得跑赢通货膨胀吧。
二、只埋头挣工资,很难走出工薪阶层的陷阱
什么叫工薪阶层陷阱?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吃饭,他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收入大概在200万左右,看上去是高收入人群,但他自己不停地叫苦。刚毕业时一个月赚2000元,根本不够花,很羡慕月入3万的中层管理,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这样就知足了。
但当收入增加以后,消费水平也跟上来了:原来两百块钱T恤衫已经没法满足需求了,需要穿两千块钱的高级手工定制衬衣;之前过生日,女友送一块Swatch手表就很开心,现在社交场合,一戴就戴5万元以上的手表。另外,女儿出国一年可能还需要五六十万,所以整体算下来,净资产也没剩什么。正如王熙凤所说:大有大的难处。
这就是工薪阶层陷阱,它跟收入多少没关系,跟思维方式有关系:他们努力升职加薪,然后又不断升级自己的消费水平,这样就很难存下钱来,实现更大的财务目标。《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把这种困境叫做 “老鼠圈”——不管老鼠在一个笼子里跑得多努力,都只是停留在原地。
三、“复利法则”让财产积累出现天壤之别
对于挣钱能力差不多的家庭,理财能力的差距,会带来财产积累上的天壤之别,这种积累到最后就是阶层的不同。这个“复利法则”,就是我们俗称的“利滚利”,举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你在30岁时,拿出100万存起来,准备到60岁退休时再取出来。那么你有三种选择,第一,存在银行,以银行0.35%的收益率算,到60岁时是111万;第二,存在余额宝,以3%的收益率算是243万;第三,坚持理财,以8%的收益率算,最后可能是1000万左右。这就是复利法则的威力。
理财能帮你跑赢通货膨胀,跳出“老鼠圈”,让你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所以每个人都要有理财意识。
在这里,我很大的感触,莫过于——年轻人,花钱投资自己,让自己值钱!这样做,不仅能够让你财务自由,还能产生很多可能性,达到财富自己。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25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