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第一书记是由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单位采用“沉浸式”的入村工作方式,选派干部在一线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排头兵、富民兴村带头人,第一书记的责任不可谓不重。相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方式,第一书记模式对村级党组织的把控能力更加有效,对村级事务的管理也更加深入。这需要第一书记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握要求,强化责任、坚定信心,尽快转变角色,适应驻村工作岗位的需要。
在建强村党组织上下功夫。第一书记要突出“书记”的职责,作为书记,第一要务就是抓好党建工作,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协助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作为首要职责。在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党建工作落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内制度执行、抓好经费规范管理。
在提升治理水平上动脑筋。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个人观念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给推进基层治理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一定的挑战。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又要慎之又慎、稳之又稳,着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二要规范村级事务运作,三要抓好乡风文明建设。
在为民办事服务上用真情。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经常访民情、听民声、解民意,与群众同住一个屋檐、同坐一张板凳,把群众当亲人,了解群众生活,感受群众疾苦,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要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以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