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与贫穷是思维在现实世界折射的结果,归根到底是思维、行为、习惯的综合产物。享誉全球的财商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富人不为钱工作。可能很多人会提出疑问,难道富人都那么高尚,去做义工不赚钱吗,那他们的钱从哪里来?
我们先弄清楚一个概念——钱是什么?有人说钱就是财富,就是资本啊,这还有疑问吗?假如在风和日丽的一天上午,我们在老家的老宅子翻出来了一堆祖上留下来的财富——民国时期的纸币,你的心情肯定挺高兴的,毕竟也是钱啊,但是你很快发现这些纸币既不能拿去换柴米油盐,收古董的地方也不要,白高兴了一场,这些“钱”咋就不是财富呢?那钱究竟是什么?根据经济学定义:钱就是法币,也就是政府规定可交换流通的媒介,是政府的信用背书,是你为社会做出贡献时,别人给你打的欠条。
1971年尼克松政府取消布林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纸币的发行如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复印店的文件一样,不再需要与实物进行挂钩。物以稀为贵,当纸币数量的增长超过物品的增长,物品的价格就越来越高,这就是通货膨胀,最恐怖的莫过于津巴布韦,买东西要拉一车的钱。
如果我们以赚钱为终极目标,始终持有现金时,你会发现购买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缩水,即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少。在30年前,我爸花了200元在村公所的推荐下给我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当时约定是我60岁后每个月会有200元的养老金(有协议和文本为证),我一直以老爸的前瞻性眼光为豪,经常很得意的想,我老了不用愁啊,我可是一位有退休工资的人。可是去年村里来通知了,说这份保险因为某某原因,要解除合约,可以退回本金,顿时惊呆了,30年前200元差不多可以买一头猪,现在只剩下了10斤肉,这让我深深感受到通胀的威力。当时有人说我可不会持有大量现金,我会存银行吃利息,或者存进支付宝,一年下来算一算,1万块钱够喝好几杯奶茶而已。
那么富人是如何变富的,赚到钱之后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金钱的呢?《纳瓦尔宝典》书中指出,财富是在你睡觉时仍能为你赚钱的资产。无独有偶,《富爸爸穷爸爸》指出富人不为钱工作,为拥有资产而工作。如果我们通过努力去创造资产,或者赚到钱去购买能为我们带来现金流入的资产,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分身,我们是不是会越来越富有,越来越轻松,就可以摆脱用时间去换金钱这一最基础的商业模式了呢?
好了,那什么是能为我们带来现金流的资产呢,比如一本书、唱片、版权,拥有一套收租的房子,你还能想到哪些资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