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预告
亲爱的听友大家好,我是主播根号三Olivia。
今天我们正式共读《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的第一章,这一章节的标题是《既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又能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我们将从姜弦植先生这学到三个具体实用的方法,继续往下听哦。
关注我能及时接收更新~
看了谷爱凌的成长过程后
大包大揽的超人妈妈最终选择放手
她9岁横扫全美滑雪比赛选手,获得自由式滑雪少年组冠军;
她17岁用几近满分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
她19岁夺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
被誉为“天才少女”的谷爱凌不断创造着属于她的天地,她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她也成为许多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多数父母看到谷爱凌的成长经历后都被她的自律所震惊,同时羡慕她的母亲有一个这样优秀自律的女儿。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对孩子体贴入微,什么事都能照顾到,孩子却总是达不到自己预设的水平。
在《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这本书中茂胜妈妈也有这种的苦恼,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前一天跟孩子讲过的事情,孩子第二天就能忘记。她焦虑地去咨询心理医生姜弦植先生。
“老师,您看我家孩子要不要接受智力检查呢?”
她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茂胜上了五年级后各科成绩都不怎么好,尤其是数学,怎么补习都没有用。
其实茂胜在课堂上也算认真,从不调皮,可是考试的成绩就是上不来。所以茂胜妈妈都焦急得认为是孩子有智力方面的问题。
姜弦植先生听到茂胜妈妈的倾诉后给她讲解了“元认知”的心理知识。
最后茂胜妈妈自己总结出了应对办法——打开孩子的元认知,具体说来就是告知孩子学习的原因和目的、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让学习形成双向沟通。
姜弦植先生对她提出的措施予以肯定,这也让茂胜妈妈不再焦虑,而是豁然开朗。
01告知孩子学习的原因和目的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长大后反而更想学习,想要提升自己。自己小时候没有学习画画和舞蹈的条件,长大后就会报零基础素描班和零基础舞蹈课,即使学得慢学得不怎么好,也乐此不疲,想要一直学下去。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觉,我们才会更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小孩有这么好的条件,家长也愿意送他们去学,他们却百般不愿。
其实这就是元认知的差距,“元认知”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自己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对于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学,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做好心理准备,这就是“元认知”。
所以成年人能够认真学习新的知识,是因为成年人已经明白了自己学习这些知识的原因和目的,而小孩之所以不愿意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就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学了之后又有什么用。
就像茂胜妈妈高中时数学不好,导致吃了很多亏,所以她现在想要茂胜学好数学,在监督茂胜学习的过程中,她找到了以前不曾感受到的乐趣,反而喜欢上了数学。
但是茂胜却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他听课也只是被动地接收,自然发现不了其中的乐趣。
所以茂胜妈妈最后明白了:自己要把为什么要茂胜学好数学的原因告诉茂胜,并且告诉茂胜学好了数学后有什么改变,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的原因和目的,孩子在学习时会更享受过程,继而发现其中的乐趣。
02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茂胜妈妈在最开始的时候觉得茂胜数学不好,就送茂胜去补习,但一直不见成效,所以她决定自己亲自辅导茂胜。
茂胜妈妈每讲解一道题后,就会问茂胜懂了没。茂胜都是点头回答懂了。但是茂胜妈妈一看到茂胜做的题全是红叉叉就知道茂胜根本没懂,茂胜妈妈就想着多讲几遍,但每次茂胜都说懂了,最后做题又都是错的。
为此茂胜妈妈很焦躁,渐渐地她发现茂胜不仅是在学习上如此,在生活上也是这样。
她每次前一天晚上给茂胜列一份第二天早上要做的事情的清单,她把事情的内容、顺序和时间都安排好了,就是想要第二天茂胜能够快速地做好这些事,以便节约时间,能够早点出门。
茂胜前一天晚上满口答应,但是第二天早上依然做不到该出发时出发,他总是忘了事情或颠倒了顺序。
其实大部分父母都和茂胜妈妈遇到了一样的问题,他们感觉自己反复说、反复教,孩子还是听不懂、做不到。渐渐地,父母就忍不住发脾气,最后生气的还是父母自己。
这种时候应该要给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安排的空间,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说明了学习或做某件事的原因和目的,然后就应该把时间和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自主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其实谷爱凌的母亲和姥姥对谷爱凌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她们对谷爱凌是严格的,但并不是事事都为她安排好的,反而是让谷爱凌自己做选择,做安排。
谷爱凌喜欢滑雪,她需要很多的时间练习滑雪,但是她也希望自己能做好其他事情,所以她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从她家到滑雪场需要4个小时,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在车上写作业、睡觉、吃饭等。
她的时间管理表都是自己制定的,因为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父母与其给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不如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
03让学习形成双向沟通
茂胜妈妈想着教茂胜一遍听不懂,就教上十遍,觉得这样茂胜就能听懂了,然而依然没用。
姜弦植先生告诉她这是单向输入,孩子并没有完全吸收知识,反而因为害怕妈妈生气而只能表示听懂了,其实并没有弄懂,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学习的兴趣也就慢慢消失了。
姜弦植先生随后给茂胜妈妈讲了美国的“翻转课堂”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成了主导,他们先观看课程视频,然后根据自己在视频中学到的内容分组解题或者做项目课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大量的输出,从而加固了自己的记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做到真正地掌握知识。
其实更简单点说就是学母语和学外语的区别,孩子在学习母语时会跟着父母咿咿呀呀地学习,主动发音,渐渐地就学会了说话。反观孩子学习外语时,他们会因为害怕读错而不怎么敢说出来,所以即使学了很多年也无法学好外语。这就是输出和不输出的区别。
最后茂胜妈妈决定以后不会直接给茂胜讲解数学题,而是让茂胜自己讲解数学原理,讲解解题过程。在生活上茂胜妈妈也决定放手,不再给茂胜列出清单,而是让茂胜自己列出清单。
茂胜妈妈也从最开始的担心变得坦然,从开始慌张的总结方法到最后清晰地理出措施,她也明白这是姜弦植先生在用实践告诉她什么叫培养元认知——即自己总结要点并予以输出。
写在最后
我们现在经常用“超人”来形容妈妈,确实妈妈不是超人,她却为我们变得无所不能。
这是一句很暖心的告白,也是每一个妈妈的写照。然而妈妈的大包大揽却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变得无措。
有句话说得好:“再亲密的关系,也要留一丝缝隙。好比手里抓住的沙子,手握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快,适当地松一松,沙子在手里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同样的,父母适当地放手,也会让孩子获得更大的成长。
结语
亲爱的听友,今天的共读就到这了。
感兴趣的听友可以关注我,这样能够第一时间接收更新哦~
喜欢的听友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与朋友进行共读。
期待下一次再见!
END
作者简介:根号三Olivia,百科语文创建者,是一个用心做教育,让教育不局限在课堂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爱学习的新媒体撰稿人,也是一个上稿过樊登读书、有书、电子书本等平台的小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