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法制的细节》
作者:罗翔(著)
出版机构: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作者简介:
1977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圆圈正义》《刑法的历史》等。
序言:
法制只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法治要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又要限制维护社会秩序的力量本身,防止它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力量,法治只是治理社会的次选择或者说最不坏的选择,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最优选择的追求,但是人类的经验和历史不断地告诉我们,追求最优选择的初衷,最后往往会带来最坏的结果,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看起来在走向天堂。
这个世界充满着太多的聪明的“智者”,它们用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蛊惑着人们,让我们日益肤浅与独断,亚里士多德在《论智者的谬误》中为“智者”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智者的技艺貌似智慧其实不是智慧。这种智慧更多是一种否定性的智慧,那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接受理性的有限,在各种悖论中寻找到似非而是的真理。
在追逐法治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灰心和失望,也许还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当你灰心的时候,希望能够有一种力量帮你擦去掉落在心中的灰尘,让法治的热情在心中重新燃烧。当你失望的时候,也许正是因为你对法治太过盼望而沮丧。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在可见的视野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公平和不正义,让我们对看不见的公平和争议更加充满向往。
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第四篇:性刑法
1、性刑法是一种对性行为进行规制的刑法规定。
2、侵犯性自治权的犯罪,至少有三类:第一:强迫下的性侵犯罪。第二:剥削未成年人及心神耗弱者性利益的犯罪。第三:滥用信任地位的犯罪。
3、自由不能成为放纵私欲的借口,也不能成为强者剥削弱者的说辞,否则人与兽就没有区别,人是目的,不是纯粹的手段,在任何时候,避免人的物化,重申对人的尊重,都是法律要极力倡导的价值
4、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偏见之中,我们有出身的偏见、种族的偏见、地域的偏见、性别的偏见,而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各种偏见中寻找一种平衡之道,在各种对立的利益中寻找出一种合乎中道的恰如其分。
5、有时我们会发现法律问题太过复杂,但是真正复杂的并不是法律,而是人性。
6、穆勒将快乐区分为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认为越是体现人类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高级快乐。
第五篇:读经典
1、有的人觉得读书效用很低,浪费金钱和时间,是当代的反智主义,有的人过于崇尚智慧,把知识推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尚智主义,这两种观点也许都是错误的,反智主义是一种愚蠢的偏见,但是尚智主义何尝不是一种同样的愚蠢偏见,。
2、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否定性的,也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读书就是为了攀登智慧的阶梯,这其实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读书又让我们真正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3、这个世界并不都是美好的,我们经常看到令人伤心,愤怒的新闻,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尽愉快,甚至十分厌倦,职场不如意,情感也没有着落,很多人用读书来逃避现实,当我们沉浸在书籍中时,现实似乎已经不存在。每个人都有排解烦忧的方式,各不相同。
4、读书可以让我们暂时忘记真实的世界,排解自己的忧闷,但是我们终究要拥有进入世界的力量与勇气。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对自己,对外在都要有信心。
读书的四个境界:逃避世界、营造世界、理解世界、超越世界,当然每个人理解也各不相同。
5、通过书籍,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尚,也许能看的更高,但是请注意,你即便站的再高,你离天依然无限遥远,我们对于智慧的追求时永无止境的,唯有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才能不断的追逐智慧。
6、我们需要拥有对普遍性的追求,因为唯有伟大的普遍才能抵御人世的无常,才能对抗每天的庸碌和琐碎,但是我们要尊重多元。我们越多的认识真理,只会让自己越多的谦卑,越多地尊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与光同尘。
7、我们回忆起人性失落的美好,并希望告别当下的平庸苟且,攀登美善的阶梯,愿我们能为尘世中每次正当的满足而感恩,不悲伤、不放纵、不羞愧、一无所惧,在爱中臻于至善。
第六篇:后记
1、人总是害怕失去不配拥有的一切,这也是一种极大的贪婪与背叛,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忠于每天职责的人。
2、所谓声誉,最重要的是你最爱之人的评价,那些愿意和你建立真实的关系之人的评价。
3、海水是苦涩的,海量的信息只能带给人无法饮用的饥渴感,海量的朋友带给人的可能也是没有朋友的孤独感。
4、愿大家都能走进真实的世界,关注真实具体的人,可以坦诚相待。
5、前方的道路不可预知,有着各种可能,生命充满着神秘莫测,愿我们一路平安,不悲伤,不犹豫,不彷徨。努力且善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