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了半个月,也没有随身携带一本书,导致回来之后脑袋一片空白,记述的话无从谈起,所有的工作都不能顺利地进行。
我这样说,并不是显示我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人,事实正相反,都活完了半辈子我才意识到自己需要阅读,才真正开始爱上阅读。
学生时代也只是羡慕别的同学出口成章,知道人家的秘诀是熟读唐诗三百首,而我加上书本所学,也不过百首以内。后来老师们开的各种书单,也只是当成一个需要费力去完成的作业,拿起来就犯困,放下就忘了。
中年以后,真是逐渐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也真正认识了自己。认识自我是一辈子的必修课,然而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把自己的人生问题完全归结为外部因素,不肯从自己去用功。认识自我也是很难的,是一个变幻莫测的长期过程,我们会对自己有误读,需要不停地去修正,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
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太复杂了,我们从来不能用哪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个人,“成功”或“失败”?“富人”或“乞丐”?不不不,这是多么失败的标准!比起成功或失败,我更愿意用“幸福”或者别的词语。乞丐吃饱了晒着太阳,也会对他的人生感到满足。有钱人因为钱,陷入争斗,也是平凡人经历着平凡的情绪和辛苦。
现在科技行业大兴勃发,所有人都捧着手机沉迷网络,从早到晚都不肯放下,我自己也有这个瘾。当你发现短视频大数据推荐给你看的都是雷同的内容,我们成天把时间放在这个地方,在看的时候确实能获得一个短暂的愉悦轻松感,之后呢,大部分人应该是内心满满的空虚吧。我们意识到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希望未成年人有一个积极进取的未来,那未来必然不是像我们一样捧着手机傻笑。
能够从手机中挣扎出来,有一个清醒的瞬间是很难的的,自律的人还是很多,捧着书本的人在跟网络拉锯。阅读像其他自律的活动一样,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应该把时间花在哪里,虽然看不清未来的形势,但是也不会沉迷不醒,不愿意把余生耽溺在网络里。
我大概应该庆幸,这个时候还不晚,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和力量,能用阅读继续自己的文字,光靠自己那一点微弱的人生感悟,是干拗不出有力量的文字的。因为我们思考的,别人早在很久之前就形成了文字,人生都是差不多的人生,充满着苦难和慰藉。
人生真是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它不是一个平面的摆在桌子上的东西,让我们一眼看清,即使我们身处其中,也是当局者迷的一个境界。所以哲学家们很讲究跳脱出来,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艺术品,从体验到欣赏,把生活艺术化,自我艺术化,才能活得通透,进入一个高级的境界,这样玩得人生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