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梦中醒来,与往常不同,对梦中的情景记忆犹新,梦中我和妹妹在吵架。
我很少梦到她,可能是因为高考临近,尽管对于高考这件事并没有太过关注,但显而易见,表面风淡云轻,内心里却有着根深蒂固的症结。
距离我参加高考已是十四年整,我已经丝毫不记得有关于这场考试的点点滴滴,只是约莫记得等待成绩发布的炎炎夏日里,心情焦躁难熬。
风靡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将镜头转向了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中学,这所学校因被称为“超级中学”“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而名声大噪。
节目拍摄了一对母女备战高考的日常生活,陪读的母亲负责女儿的起居饮食,红烧肉,野菜糍粑,都是富有营养的家常菜。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节目的结尾处,数十辆大巴车载满莘莘学子浩浩荡荡奔赴考场的情景,尽管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在我看来,却有种泪奔的感觉。
这种感觉与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场景颇为相似,父亲马哈维亚训练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学习摔跤一段时间后,带着大女儿吉塔参加男子摔跤比赛,当一头毛寸短发,眼神坚定的基塔走进讥讽声和嘲笑声四起的摔跤场地时,可是荧幕前的人们是噙着眼泪的。
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世界,我交给你一个孩子》。
讲的是作者目送不满5岁的儿子独自一人乘坐长途客车远赴200公里以外的爷爷奶奶家时的感触。表达自己对在物质丰厚的当下,社会对孩子教育和培养的担忧。
曾经诚实聪颖素心如玉的孩子,多年后将长成一个怎样的少年。
高考之于学子,比赛之于选手,独立之于孩子,都是人生路程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节点。
尽管生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一个节点未必就会对整个的人生历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之所以会被这些节点上情景感动,我想一是似曾相识的场景无不勾起了过来人的回忆,二是但凡走过的人都了解任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开端都意味着前程叵测,无论是保有初心积极进取还是实现目标登峰造极,都需要付出常人难以忍耐的辛苦才能够苦尽甘来。
需要血和汗,需要大把大把青春好时光。
电影中的吉塔从开始受训直至代表印度赢得史上第一块国际赛事摔跤项目的金牌,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十年的时间,无数次被摔倒,无数次的进攻和防守,才换了的那块足以载入史册的沉甸甸的金牌。
《楚乔传》昨日开播,开场就是赵丽颖一系列“吃遍苦头”的戏份,七年龙套生涯已然锻造了抗摔打的身心。
这个从不避讳“农村”出身的姑娘,坦言自己没有门路,没有靠山,没有学历,曾因出演傻白甜的“烂”剧本饱受诟病,一步步走到当红小花旦的位置,尽管步伐缓慢但每一步都没有白费。
现在凝望那些曾经以为走不过就活不下去的节点和时刻,之所以心无波澜也和走过长长的路有关。每一场经历过后命运都会将我们推送到更广阔的世界,格局不同,自然心境也不同。
我极少参与跟别人分享经验的事情,最多只会陈述自己经历过的事实。每个人要走的路始终是不同,对于生命的体验和感官也不尽相同。
没有任何人的经验会对你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不管是汲取避开弯道障碍的经验还是寻觅轻而易举的捷径,都不可取。那些真正让我们受教的道理莫不是涉身其中,至少泥泞沼泽和沟沟坎坎翻滚一遍才得到的。
相同的是,那些人生中似曾相识的节点。
走过它们需要的从来不是言传身教,而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别无其他。而具备勇气和胆量的人,也是戳中过来人眼泪的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