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下面的很多回答都是一把辛酸泪,多数讲了自己在童年时期非常“懂事”直到成人都一直“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故事。
似乎,懂事的孩子都不快乐……
作为一个曾经【听话】但并不【懂事】的孩子,我想说:请所有人不要把“懂事”的“懂”字形同虚设。
懂事不是妈妈一句“不许把饭掉桌上!”孩子就吃饭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懂事是知道饭桌弄脏妈妈收拾会很辛苦,在外会显得不礼貌,所以会尽量不去弄脏。
懂事不是爸爸妈妈说“你必须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就拼命读书而度过被考试填满的青春,懂事是知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知道知识的价值,知道学习的意义,从而愿意学习。
懂事不是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但家庭经济不好要违心地说不喜欢,而是坦诚的表达自己喜欢,但愿意等待和努力去获得它,或者真正理解到家庭的难处放弃它,并不苦恼缠着父母必须买。
懂事不是别人找自己帮忙即使自己很为难也不知道拒绝,懂事是知道别人对自己需要且信任,帮助他人就是成长自己,于是乐于助人。
懂事不是爸爸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听取长辈的建议与经验,充分沟通后达成一致做出选择。
有人说,孩子怎么可能这么懂事嘛!(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大人们实在是太小看孩子了,请不要那么小看孩子。)
如果父母是这样跟孩子沟通呢?
“不要把垃圾仍在地上哦,你看那个环卫阿姨多辛苦呀,她每天都要打扫好多垃圾呢,可能会忙得没时间陪她家宝宝玩游戏哦!”
“不要饭菜弄到桌子上哦,等下妈妈要花好多时间来清洁呢,这样就没有时间陪你玩了。如果你弄脏了桌子,那你要来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的哦!”
“那个玩具我们现在真的买不起,妈妈摘一天茶叶可以赚200块,每天要晒大太阳呢。你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去摘茶叶呢?我们一起努力赚钱买玩具好不好?”
总是用祈使句“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要这样”、“要那样”来管理孩子,但并不教育他们如何自律,这样孩子只能学会【听话】,无法学会【懂事】。规范行为与树立价值应该同时进行,每一条“要”和“不要”都应该有它的理由。
自律确实会带来不适的,但是我价值观上认为这是正确、值得的。推迟享受确实会让自己有些难受的,但是我有更长远的追求,我愿意忍耐。这才是懂事,仅仅听话(无论听任何人的话)那不是懂事,孩子确实都按照规矩做出了正确的事,但是他懂吗?
作为一个曾经【听话】而不【懂事】的孩子,我听话完全是因为母亲的强势压制,可以说她在旁边我连咳嗽都可以憋住。在成长和长大之后的日子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懂事,比同龄人走了很多弯路。
【听话】而不【懂事】的孩子离开父母之后,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离开牢笼放任自由无节制,遭遇挫折焦虑迷茫欠反思。
【听话】而不【懂事】的孩子需要花时间纠正自己身上的本不该有的毛病,因为太多对的不对的都听了。
【听话】而不【懂事】的孩子童年不快乐,长大之后也很难快乐。
懂事应该是将一切正确的、美好的的社会规则、行为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并从思想上认可自己所执行的这些规则和方法。
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懂事的孩子不仅快乐,而且优秀。
他们彬彬有礼,积极向上,拥有自我,善待他人,分寸适度,理性洒脱,工作奋进,玩乐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