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相”链“-河南007线下交流会,到场的007战友5名,具体有:周学文、田夏菲、杜元军和耿朋,当然还有朱团辉【我】。和杜元军一起的还有他姐姐杜雪梅。
线下不客套,上来就聊天。不知不觉中就快到了6点,作为组织者,我发现个人的时间把控还是不太好,以后还是把那个5分钟的沙漏带上比较好。
本次线下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要是三方面:关于写作、关于班级践行、关于线下活动。
01 关于写作
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我给大家分享了写作特训营的2节课。
一节是工具分享“”关于印象笔记的功能介绍;一节是写作小窍门:关于见感思行的卡片写作套路。
很多人感觉差距越来越大,就我个人的感觉,短期来看有运气的成分,而长期来读就是工具的有效利用。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跑步的不管怎么练,也是跑不过一个开汽车的。
印象笔记是一个不错的素材收集软件,不过就像欢喜所说的,我们很多人都有“松鼠症”,只囤积不消化。而印象笔记也能很好的使得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分享完整个工具我就带领大家进行了一个写作小窍门的分享:见感思行卡片。
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对于你所见到的现象、内容或观点,记录自己的情绪,并进行反思,为什么自己有这种反应,它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进而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最后呢,就是根据自己的见解,来规划未来的具体行为或行动方向。
一个小的见感思行卡片可能也就简短的三五百字,然而却可以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有内容、有情绪、有反思见解、有后续行动。这个本身就可以当成一篇作业来交了。
007是一个写作社群,线下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让大家摆正写作定位:与你有用、帮你成长、提升价值。
与你有用就是能够辅助你的工作、生活或爱好。
帮你成长就是写作可以督促你学习,裹挟你前行。
提升价值就是写作可以持续锻炼自己,复盘工作,记录生活,打磨技能,提升自己竞争力,进行实现自己综合价值的提升。
如果以上均没有,不出局是相互摧残,出局只是时间早晚。
02 关于班级践行
同和周学文都是班长,也像趁着线下的机会,听听战友的心声,再讨论下点评问题。
结果呢,不管点评与否,都没有错。
参加线下的田夏菲战友,她们班级是强制点评,我问她有没有抵触心理,她说没有,反而觉得这种方法能够督促自己的学习提升。
而另外一名战友耿朋就属于既然不要求,那么我就忙我的事了。一开始自己还坚持点评,但一直以来的没有互动,自己也就一样的选择沉默不再点评。
我问他“再让你选一次,你会选强制点评还是不强制点评”,记得他回复是无所谓,都行。现在唯一的感觉就是少了互动。
007的周学文,我们的女神训练营营长他们班就是不强制点评,但是感觉也挺好的,平时周评、月评,点评激励,感觉氛围也不错。
点评是一种直接的文章互动,而即使没有点评,如果班级内有相应的活动,其实更能激发战友的积极性。那么班级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互动氛围的有无,而不是点评的有无。
03 关于线下活动
因为都是我一个人在负债线下活动的开展,能力有限,也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也期待收获战友的建议。
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了几点:
1、根据战友的爱好,形式应该多样化。
上学不能成为书呆子,在007也不能成为温室的花朵。
可以发起一些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也可发起一些唱歌等放松活动、还可以发起一些跳绳、手工制品活动。
对于一些登山、自驾游等高风险活动,作为战友的大家可以结伴前往,平时的线下就不统一组织了。
当然,七年七个远方会有社群和旅行社共同组织,有这方面爱好的可以期待下一次的目的地。
2、固定每月一次线下链接的机会,活动需要相应的去中心化。
线下开展可以相应的去中心化,作为河南负责人的我每次需要起到组织宣传聚拢大家的作用。而具体的线下活动也可以由其他战友来发起或统筹开展。
也就是说线下我可以不是发起活动的起点,也可以不是活动统筹开展的终点,而我需要在组织大家参与的过程中组织宣传。
3、每月的例行线下人数限制:10人,增加换书环节。
关于每次的线下活动人数也和大家一起进行了讨论,每次的报名人员,基本都是在7名左右,偶尔会有一次13人。所以只能说是个例。
考虑到交流的深度,确定每次线下的人数在10人为限。
同时,为了适度增加文学气氛,线下的时候进行换书活动,也就是说战友看完了一本书,觉得不错的可以带过来和战友进行互换。
最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一个战友互助活动,因为太多的场所都在说什么金融资本的寒冬,要进行局部的抱团取暖。
那么作为一个社群的战友,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互助活动。就是之家战友可以允许进行自主的发起求助的线下活动,那么相关的费用绝对需要求助的战友来提供,甚至还可以进行有偿的求助。
时间过得很快,要不是学文提醒,我又要拖堂了,本次的小惊喜,大致了解了军衔,因为有一个参军十几年的战友-学文。
前期不出局中国行河南郑州站的工作人员得到了一部分OOT激励,我们商量之后,留下7500OOT作为河南007er之家的留存。
目前这个将作为激励用,暂定每次线下活动参与:77OOT,目前结余7115,可见上图。
小结
线下聊的东西很多,给其他参与的战友一点空间,其实自己也是记不住那么多了,嘿嘿!
田夏菲战友,一个毕业三年的文职人员,第一次线下,有点腼腆。
杜元军战友呢,竟然是四川人,很厉害的教科学的老师,业余时间还和自己的姐姐一起做项目。
耿朋战友,江苏人,到的有点晚,在东区的一个机械设备公司,公司小,但做的很不错,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他自己呢,是做设备的售后服务人员。
周学文,一个在部队做到中校,转业到税务部门,还在持续学习税法,并且有一个很良好的运动喜欢、能够帮你健身塑形的战友。
每一次的线下,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一句话,线上聊半天,不如见一面。
特别感谢:屋博网 创始人周心罡给与的场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