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人在囧途:坐出租车赶飞机,司机南辕北辙,车子还在路上抛锚,导致延误了航班,这样的事搁谁都会火冒三丈。年后收假,上海的刘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囧途。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海的刘女士,早早订了1月28日从上海飞往广州的机票,飞机是早上6点55分起飞,刘女士担心返程人多,约车比较难,提前2天在网约车平台约好了车。
她和司机约定早上5点去接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当天她又将时间提前了半小时,也就是早晨4:30,让司机到小区接她。得到司机爽快的答应,她才安心下来。
司机也很准时,1月28日早上4点20分,给刘女士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到打车点,刘女士4点32分坐上了网约车。
行车半个小时后,刘女士突然发现路程不对,可是多次提醒司机都不搭理她。一再错过路口,原本去浦东机场赶飞机,司机却将车子来往崇明岛。
接近5点半,眼看已经来不及,又出现了新问题……车子没电抛锚了,司机不想着处理问题,反而骂脏话,试图联系客服。(客服24小时吗?)
刘女士不但重新付钱打车,还错过了航班。可这中间的损失要找谁处理,难道平台能做的仅仅是退掉首次打车费?
对刘女士的经历表示同情,大冬天天还没亮就起床打车,路上受冻挨饿,竟未达到目的。生了一肚子气不说,为赶飞机捉急的心情恐怕也够受。如果是心脏不好或者高血压患者,恐怕还会出大事。
不得不承认,刘女士的遭遇令人费解,这个司机是外星来的吗?不认识路,难道也不会看导航?走错一次可以理解,可走错路口多达三四次,就不是正常行为。
难道说他另有所图?让人细思极恐。一个女人坐在这样的车里,再联想一下网约车的经历,真的令人毛骨悚然。还好电车抛锚在了繁华路段,要不然都不敢想接下来的后果…
有网友说:“遇到这样的司机和平台,只能是自认倒霉。”也有网友反驳,“哪有那么多自认倒霉?必须理直气壮地维护合法权益,挽回损失,并索要赔偿,讨要说法。”
首先,我认为网约车司机非常不负责任。既然是提前两天约好的单子,又这么早的时间去机场,乘客肯定是有急事,要么上班要么赶飞机。
作为一名网约车司机,对车辆要有基本的判断,跑车之前应该确保车辆有充足的电量。即便因为临时有急事车子跑没电了,也应该主动给乘客道歉解释,让乘客提前想办法。
其次,按照网约车平台规定,司机没有特殊情况,必须跟着导航走,这位司机多次跑错让人无法理解。估计是他心不在焉,反应迟钝才导致一再走错路。
这样的行为非常严重,不仅对乘客不负责任,对自己和家庭也极不负责任。开车三忌:喝酒、别车、闹情绪。轻则车辆损伤,耽误行程,重则车毁人亡,家庭破解。
第三,我认为乘客只索要车费不足以惩戒司机,应该将机票差价、二次打车费等一并赔偿。并且针对此次事件,应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及正式的道歉。
第四,平台必须对违规司机予以处罚,并且出具书面情况说明。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拒绝司机再次跑车,并且全网通报。
事件当事人刘女士,事后希望平台出一份情况说明和致歉信,并补偿自己350元的车费和83元的机票差价。
我认为这个要求没什么不妥,可她维权的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平台要么拖延时间,要么不予处理;要么含糊其辞,反正就是不给个明确的态度。
最后刘女士拨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最终才要到433元的补偿款,但是情况说明以及道歉信仍没有下文。
充分说明,平台方对待乘客的态度有问题,只想躺着赚钱,不想如何为乘客服务,怎么能行?
这样的事件处理不好,对平台的声誉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但刘女士以后不会再用该平台,看到新闻的诸多用户也会有所考虑,更换平台恐怕在所难免。
如果是我,今后肯定不会再用该平台,还会规劝身边的亲友也不能用。因为这样的平台走不长远,又不是买了一件工具,非得用到坏了才丢掉。
相信大家都有坐错车,坐过站的经历,打出租车也会发生走错路,但提前两天约好的车,出现这样的问题实属不应该。
虽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必须承担后果。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本着处理问题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平台和司机应该主动和乘客沟通,赔偿相关损失,安抚乘客心里,为自己赢得口碑。
其实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只要平台方本着处理问题的态度,把事情处理好了,得到乘客的肯定,网友的喝彩也不是不可能。
那样会是双赢的局面,不但为平台免费做了宣传,还为自己赚了口碑;乘客得到满意的处理,还会成为平台的铁杆粉丝。
值得深思的是,平台既然已经将钱退了,为何不能给乘客一个道歉和解释。放低姿态,赢得一位顾客的满意会换来无数乘客的好评,这么好的宣传机会怎么就不愿意抓住?
在这个广告费昂贵的时代,怎么那么多人、公司宁愿花费巨额打广告,就不能做好服务,为自己赢得口碑和免费宣传的机会。
难道说息事宁人就可以减少负面影响吗?死不承认就可以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