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听到一首美妙的曲子,都特别期待它有一个美好的故事。
有时候我们对故事的期待都超过了事物本身。甚至是一首美妙的曲子要是没有一个完美的初衷,都是对它的一种亵渎。
今天在听逻辑思维时讲到《二泉映月》的作曲者阿炳的真实故事,听后觉得很意外。一首评价这么高的曲子,怎么能源自风月场的淫曲呢?
为了全面认证这个事实特意去百度了一下。阿炳原名华彦钧,因双目失明所以叫瞎子阿炳。眼瞎也不是坊间传的被日本宪兵弄瞎的,而是因为嫖妓得了花柳病失明的。
看到这个事实后不禁反问自己,我们是不总希望将一份美好的事物不断地扩大,希望它的本身和背后都是美好的,甚至是完美的。
其实欣赏一首美妙的曲子,打动我们本身的是它的旋律,即使它源自风月场所又如何,会影响它的美妙程度吗?
其实影响我们的是给自己架设的道德框架,我们喜欢给事物进行道德上的好坏评判。有时这种道德评判背离了他的本身轨道。
可事实就是作曲者阿炳吸食鸦片,自甘堕落,败光家产,最后自尽而死。
我们欣赏事物应该追求事物本身,而不是去追求全部。
也许就人物而言这就是一个反面教材,肯定不值得我们学习。但就曲子本身而言,这绝对能给我们的灵魂带来一种洗礼,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种浸润。
也许我们也该感谢他有这份才华,相信也不是所有人走进妓院享乐的同时,还能有音乐的创作。甚至是将妓院的淫曲《知心客》创作成我们现在所听到的优美的《二泉映月》。
也许我们只能说,上天给了他这份天赋,却没交他怎么把握好他的人生。
事实有时就是残酷的,肯定不如美化后的故事来的容易让人接受。
事实有时也能摧毁你对事物的美好期待。
事实也能教你客观看待全部,审视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