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是在你有白头发后回家推开门的那一刻你喊一声:妈!那边传来了熟悉的一声——哎,我在这儿!
不要让家成为前进的阻力,而是前进的动力。
“我想回家,爸妈都想我了,想陪陪父母,不想来这么早”跟大一新生谈到国庆假期提前两三天来学校参加集训上课。好多人都这么说或者这么想!
可是这样做对吗?这样真的是正确的吗?在我们本应该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的最佳时机的时刻如果一心想着回家陪父母而停止的步伐,这难道是真正的孝顺吗?父母是我们前进奋斗的源泉与最初的出发点。“想让我受苦受累了一辈子的父母过上幸福生活”!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孝顺子女的愿望。可是如果我们以此为借口而放弃成长,对远方的挑战不再那么富有激情,放慢或停滞了前进的脚步。这是我们现在该做的吗?放慢的成长同时不也就放慢了我们为父母为他们的未来遮风挡雨的速度。这也许就不是所谓的孝了。我所理解的孝顺是:让父母过上有底气,有尊严,有骄傲的生活。我们的父母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只是挣扎在生活的边缘,没有机会获得他们应该有的尊严与权利!不是给他们物质生活。(当然物质是基础)而是给他们成就感,自豪感,尊严!我培养出的孩子在社会上“混”得还不错!可以昂首挺胸地现在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面前说“我的女儿怎么样怎么样”。
趁大好时光,好好打造塑造自己,让强大的自己有为父母撑起一片天的能力!可以在适当时机毅然决然地离开家,去拼搏,去闯荡,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荣耀地回家!相信我们的走是为了更好的回!不至于空有一腔孝心而待在家里不行动,做口中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到最后还是一棵小草让年老的父母的保护。我们需要做点事,需要实实在在的拿出行动,让自己生长成棵树一颗可以为父母遮风挡雨的树。
另外我们回家真的是为了孝顺吗。
“我妈想我了。我家里有活……”所有的看似正当的理由其实都是借口。好久没有回家,父母当然会想,可以我认为她们更加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是有本事的;是可以为他们争一口气的;是毕业后他们做父母的不用再担心孩子的就业;是他们可以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社会的人可。成为“稀缺抢手人才”,而不是在万人的人才市场里辛苦投简历的普通毕业生。我相信,如果跟父母说提前去学校学习。但凡是明智的父母,绝对是不会阻拦我们前进的脚步的。反而会很欣慰。因为他们感觉到她的孩子有上进心不偷懒,不用再自己督促着她们学习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规划了。这样的心情会比你在家陪他多久都来得要暖心。
给父母一个交代,一个定心丸,一个好子女。同时也给自己一份责任,一个行动的动力。
再说我们回家跟他父母干多少活了吗?(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我们贪恋的是家里的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大床,放松的心情,父母的嘘寒问暖,百般体贴的照顾。在学校不是身份人的中心,总感觉被人忽视,但是家里绝对有“公主感“,“皇帝感”!我们寻找的索取的是父母对我们的无私的,不需回报的爱,可是我又有还给他们什么?刷一次碗,晚做一次饭,还是揉捏一次肩?如此地贴心的小动作,让我们心安理得的认为这是孝顺父母吗?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吗?难道仅仅这样就是孝顺了吗?表面上,小行动上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当然很好,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往更深的方向上去想,让她们在全村人面前挺直腰板,以你为傲,不仅仅是你考上大学那一刻的荣耀,也是你毕业后有好的工作状况,不能让刚上大学是她们脸上的扬眉吐气变成毕业后的灰头土脸!
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父母一天一天的变老,我们真的没有太多时间让父母等待到我们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来享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时间。我们在比着速度,是我们锻炼让父母幸福的能力的速度快,还是时间让父母衰老的速度快!时间无比残忍地让妈妈脸上的皱纹加深,它无比无情地让曾经健步如飞的爸爸变得步履蹒跚,它毫不留情面地摧残父母饱经风霜的身躯!我们恨不得让它碎尸万段,但是我们又无能为力让时间停止。我们能做的只有赶上甚至超过它的速度在父母衰老之前让她们过上我们亲手为她们创造的幸福生活!
趁年轻,我们拼尽全力来让自己变得强大来守护他们,不再单纯地做个在父母庇护下小树苗,而是一棵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在我们喊父母还有人答应一声“唉,我在这呢”
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我们一生的遗憾!让我们有能力向爸妈说一句:“爸妈,现在轮到我来守护你们了!”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我们我们还有叫爸妈的机会,惧的是我们喊一声爸妈,换不来那一句“喊啥,我在这呢”
不要让父母的曾经的引以为傲变成在这个世界上什么的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