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聊高盛元的《诗的味道》。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唐诗,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聊聊词。其实词在唐代就有,不过那个时候词就是单纯的流行歌曲歌词,歌女演唱,用来娱乐大家的,所以你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词题材就会比较窄,无非就是闺房里的相思啊,哀愁啊,但是到了南唐后主李煜这里,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是这么说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就是说李煜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词中,用词来表达自己,这就让后来的士大夫意识到,词也是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的,等到了苏轼,更是将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豪放词,豪放词自然就不适合歌女来演唱了,所以苏轼找了山东大汉来唱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后面的节目我们会重点讲,今天我们先说说李煜。
李煜是一个很特殊的词人,因为他曾经是一位帝王,但是很不幸的是,他是亡国之君,所以我们会发现,李煜的词前期和后期差异极大,前期的他由于是帝王,过着很奢侈的生活,不知民间疾苦,所以他前期的词就特别华丽,内容很空洞,不接地气,也并不怎么出名,可是他后期的词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沦为北宋的阶下囚了,他对人生有了很多的感悟,所以这个时候他的词就比较有深度了,而且很打动人,我们今天熟知的李煜的词全都是他后期的作品,我们先看这首《破阵子》,词云: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四十年来家国”,南唐从建国到灭亡,一共三十八年,和李煜的前半生等长。
“三千里地山河”,那是他曾经拥有的国土,但现在都成了旧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凤阁龙楼”是指李煜居住的宫殿;“连霄汉”,是形容这些楼阁很高,仿佛和天相接;“玉树琼枝”说的是皇宫里的奇花异草。词读到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李煜生于深宫之中,前半生陶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皇宫的生活是极为奢靡的,他体会不到民间疾苦,也并不知道南唐面临着怎样的军事危机,他以为他可以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他甚至为了维持这样的生活还派人去和赵匡胤求过和,我们之前在聊《藏在碑林里的国宝》的时候讲过这段故事,当时赵匡胤的回答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弱国无外交啊,没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是不可能在和赵匡胤的谈判中获得丝毫利益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赵匡胤的大军兵临城下,李煜率百官出城投降,南唐就此灭亡,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我们来看下片。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
沈腰,说的是沈约。沈约年纪大了,又有病,一天天瘦下去,腰带经常要挪孔。
潘鬓说的是潘岳。潘岳说自己三十二岁就有白头发了。
李煜这里是说自己成了俘虏以后,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了,衣带渐宽,两鬓霜白。
我想你应该发现了,这首词,上片讲的是李煜的前半生,下片讲的是现在的李煜。
接下来李煜在前后半生之间找到一个连接点,也是他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就是他告别祖宗祠庙,告别故国的那天。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出城投降的那天,北宋的军事统率曹彬很高兴,他给李煜说:“你回去收拾一下,跟我一起北上。”这个时候他旁边的人就提醒他,皇上说了要活捉李煜,你现在把他放回去,他万一自杀了怎么办?这个下属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因为之前李煜就说过,如果城破了,他要引火自焚,后来火确实放了,但是他又不敢死了,然后就直接投降了,这个事曹彬估计也是听说了。后来曹彬在船上跟李煜谈判,上船要走跳板,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跳板就那么一点,李煜走在跳板上战战兢兢的,根本不敢过去,后来找了几个士兵把他架了过去。这个事也给曹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曹彬就看出来了,李煜这个人性格比较软弱,特别怕死,所以他才不担心李煜回去会自杀呢!
事实上李煜也确实没有想过自杀,他回去收拾好东西,就仓促地告别了祖宗祠庙,告别了故国。他离开的时候,乐队奏起了离别的歌曲。要知道,他以前听到的,都是欢快的音乐。
他不知道要讲什么,最后只能流着眼泪,挥别这些曾经和他一起嬉闹的宫女。
我们再看一首李煜的《相见欢》,词云: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还记得吗?之前我们聊过李白的《少年行·其二》,其中有这么两句:“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同样是落花,让这些少年们看,他们看不出什么。但是让李煜看,让人生经历了巨大转变的李煜来看,他看见的是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花有过绽放的时候,可是“太匆匆”,盛放仿佛只是眨眼之间的事。
是啊,何止是花呢?人生的欢乐、荣耀、繁华,也都是眨眼之间的事。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尽管生命短暂,却要经历痛苦。早上是冷雨,晚上又有狂风摧折。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以前女孩子脸上会涂胭脂,要是哭了,眼泪就会顺着脸颊流下来,把脸上的胭脂也打湿了。李煜看着花瓣上的雨水,觉得好像是女孩子脸上的眼泪。
这朵花似乎在挽留他,希望他在自己面前再驻足片刻。
毕竟重逢只是一种奢望。
李煜写到“胭脂泪”的时候,应该也会想到那些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女孩子吧。他会想到那些流着眼泪和自己告别的宫娥吧。
可是,他和她们,还会有重逢的机会吗?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论语》里面有过这么一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前我在另一个专辑《小谦说论语》里面有一期节目叫《9.17 抓不住的时间》就讲过这个,我说孔子在河边,看到这流淌的河水,他感叹道时间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永远不会停止,从孔子说完这句话之后,很多诗人、词人他们在自己的诗词中提到流水的时候,其实都不是在说水,而是在说时间,李煜在这里也是这样,他说江水永远东流,其实他是想说什么?他是想说时间不会停止,过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正因为我们回不到过去,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注定会充满遗憾。
我们再来看一首李煜的《虞美人》,词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般来说词牌名是和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的,但是李煜这首词的词牌名“虞美人”却和这首词关系密切。
这个虞美人,就是虞姬。要聊虞姬,我们就得回到西汉初年,刘邦跟项羽打了一辈子仗,一直都在输,而项羽打了一辈子仗,从来都没有输过,可是在垓下一战,项羽输了,刘邦在垓下把项羽的军队团团围住,然后让人唱起了楚歌。
项羽在军帐里听见四面楚歌,非常吃惊。
竟然有这么多楚人都投靠刘邦了!
这下军心大乱,将士们都已经没有什么心情继续打仗了,项羽知道,这下自己彻底完了。于是他悲从中来,慷慨赋诗。他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说: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豪杰啊,但是命运不济,老天对我实在不公。
我的马现在也跑不快了,而我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却无可奈何。
我心爱的虞姬,你可怎么办呢?
项羽说着说着就哭了。周围听到这首诗的人也哭了。这其中,一定也有虞姬。
司马迁是很崇拜项羽的,他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写得非常好,可是他却并没有在里面交代虞姬的下落。
因为司马迁没说,所以关于虞姬就有很多传说。有一种说法是,虞姬当时听完项羽的悲歌之后,就拔剑自刎了。这个传说也被改编成戏曲,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
但不管怎样,她最后一定是个悲剧。
她是美丽的,但是她的美丽也一定随着她的生命一起陨落了。
李煜为什么用这个词牌?因为李煜发现,自己和项羽一样,都是失败者,项羽虽然没有称帝,但是他处在人生巅峰的时候其实已经和皇帝没有区别了,只不过他不愿意做皇帝,只愿做个西楚霸王而已,李煜和项羽都曾经身处高位,可最后呢?他们都兵败身死。这就是这个词牌名要给我们传达的东西。接下来我们看这首词写了什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天鲜艳的花朵,秋天圆圆的月亮,都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可是李煜却无心欣赏,他甚至想问它们什么时候消失,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就是他的心情已经极度失落了,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希望,没有什么盼头了,活着对他来说已经是在受罪了,所以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不再会让他的内心有丝毫触动,支撑他活下去的只有过去的那些美好的回忆,可是过去他的生活和现在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在回忆的过程中,总觉得,那些都是上辈子的事儿了,那样的生活好遥远啊,仿佛就像一场梦一样,那么模糊,那么遥不可及,而且那样的生活已经远去了,永远都回不来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每年到了春天,东风就会刮起来,可是春风本来应该带来的是勃勃生机,杜甫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是当李煜感受到春风的时候,他不会想到这些,因为他人生的春天已经过去了。一轮圆月象征团圆,原本也是大家很喜欢的事物,可是李煜看到这轮圆月想到的却是自己残破不堪的人生。
“小楼昨夜又东风”回应的是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回应的是第二句“往事知多少”。
“雕栏玉砌应犹在。”它们应该还在的。那些刻着花纹的栏杆,还有那些用玉石铺成的台阶,它们应该还在的。
“只是朱颜改。”只是有些东西,已经不在了。
朱颜,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它可以指的是雕栏玉砌。尽管它们还在,可是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李煜在《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中说:“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月光把宫殿的影子倒映在安静的秦淮河面上,物还是,人已非。
朱颜也可以指李煜挥泪作别的宫娥,她们的青春已经不在了。
当然,朱颜也可以说的是李煜自己。他也被时间带走了很多。
还有记忆。记忆的颜色也变化了吧。变成一张泛黄发脆的老照片。
你会发现,亡国前的李煜和亡国后的李煜完全是两个人。亡国前的李煜哪懂什么是愁啊。
亡国后的李煜忽然懂得了生命是什么。
所以李煜在《虞美人》的最后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笔下的愁有了具体的形态。
水会永远流下去,最终汇入大海。海是伤心的颜色。
最后我们来看李煜的《浪淘沙令》,词云: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帘外雨潺潺。”大概是听到了窗外的雨声,李煜从梦里醒过来。
“春意阑珊。”李煜意识到,现在是春天,但是春天快要过去了。这里的阑珊,就是事物将尽的样子。
“罗衾不耐五更寒。”罗衾就是丝织的被子。虽然他被软禁在这里,但是待遇还是不错的,还有丝织的被子可以盖。这一点他就比杜甫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写自己“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只能盖布被子,而且还冷得像铁一样。
当然了,尽管盖着罗衾,李煜还是觉得冷。你要知道,他在这里写的不是实际的温度,他是想说,他心里也觉得冷。他人生的后半段每一天都是“寒色”。
接下来,李煜开始倒叙他的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人在梦中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只有当他醒来了之后他才会意识到刚才那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如果那是一场美梦,此刻他会非常失落,他发现对刚才那个梦来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李煜其实也不仅仅是在说自己做的那场美梦了,他也在说自己的前半生,自己的前半生不也是一场梦吗?那个时候他是一国之君,生活很奢侈,身边有大周后,小周后这样的美人相伴,而且他还有条件去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他沉醉在这样美好的生活中,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这些全部都会离他而去,当这一切都消失了之后,他才发现,当初的自己并没有珍惜这一切,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去尽可能保护这一切。生活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残酷,有些东西,你不珍惜,你不去保护,你不去经营,它可能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离你而去,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当你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后悔,你甚至想找回它,可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找不回它了。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望向远方,想看看自己曾经的国土,可是他看不到,就算看到了又能怎样?他已经没有能力收回这些国土了,只是徒增伤感罢了,他已经回不去了,春天要结束了,这场雨把花都打落了,他以前的生活就是他人生的春天,那时的他简直就像生活在天上一样,快乐,自由,可是现在呢?他早已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他也没有了自由,他来到了人间。如果说过去的生活是一场梦,那现在,他的梦醒了,从天上到人间,他看到了生命的真相。
晚明有一个文人叫张岱,写过一本《陶庵梦忆》。他在这本书的序里说:“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他和李煜很像。
后来到了清代,也有一个人和李煜很像,这个人就是曹雪芹。
你有没有发现,李煜的词中有那么两句,就可以去解释《红楼梦》的内容,那就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在重回旧梦。梦里他又遇见那些美丽的女孩子。他写下黛玉,写下宝钗,写下晴雯和袭人。过去的一切宛如红楼一梦。
但梦,总会醒。
李煜的梦醒了,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曹雪芹的梦醒了,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李煜还有一句评价,他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他的意思是,在李煜的词里,我们读到了属于人类的痛苦。
我们活过的日子,是不是都像一场梦?
人生如梦,既然很多东西我们留不住,就在当下好好珍惜它,给自己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也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遗憾,我想,这就是我们读李煜的词最大的收获。
好,李煜的词我们就聊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来聊聊柳永的词,下期见!
本期书单:
1.《诗的味道》,高盛元著;
2.《跨山海 : 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著;
3.《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4.《红楼梦》,曹雪芹著;
5.《论语》;
6.《史记》,司马迁著;
7.《藏在碑林里的国宝》,陈根远,杨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