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爱厨房,热爱自己制作食物,我觉得做饭是需要智慧的。这个过程有点像五年工作计划,你的脑子里必须很清晰的呈现最后自己想要的结果,你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精准的控制每道菜的份量并且根据菜品的色彩、特性、荤素搭配排列烹饪顺序,而比起做菜,五年工作计划这种东西大概是我最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对付的。做菜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整个过程可以让我十分投入,忘却与做菜无关的任何事情,更是一种放松,一种释怀。我觉得“休息”这个词其实可以有很多理解,有人觉得睡觉才是一种休息,对于我来说,脱离高压的工作环境,就是一种休息,可以是漫无目的的放空,可以是健身房虐完自己以后的大汗淋漓,也可以是夜深十分为了听完那一曲动人旋律留在车里的五分钟,而更多时候,我更愿意给家人朋友做一桌子饭菜,看着他们风卷残云,这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周末莫名其妙的又得了一场重感冒,凌晨时分从医院挂完水出来竟然有一种特别的清净,没有惆怅,没有自怨自艾,似乎整个灵魂像身体一样在排毒,在净化,成人的世界好像总是有太多的被迫,太多的不情愿,一次一次被打乱的计划,不停被更新的承受底线,在看似逐渐强大的内心里其实早就埋下了祸根,只是不知何时不知因何就会被莫名点燃。然而人的身体和心理其实都是有自我调节的智慧的,在接近某个极限的时候我们总能用各种理由做一点让自己高兴的事儿,庸俗到吃一顿不健康的麻辣烫,矫情到飞奔几十里只为见一个想见的人,说几句想说的话……
那天跟一个00后闲聊,聊着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迷茫,每一代人,都揣着自己的忐忑不安摸索着未知的人生路,回忆起18岁的我,好像并没有这么勇敢,并没有这么自我,从18岁到28岁,十年的光阴可以让一个人改变太多,年少时从不会回头看来时之途,更不会停下来等一等未来之路,三十岁的我们,依然焦虑着,浮躁着,却越来越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至少清楚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人在某一段过程中会特别迷失,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吊着你胃口的东西,善于冒险的人类总是会想尽办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们会给自己一个理由,人生是需要阅历的,成熟是要付出代价的,殊不知并不是每一段经历都是值得回味的,绝大多数不那么愉快的尝试都被我们自以为是的聪明自动屏蔽了,毕竟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自私而可笑的。然而在我看来,一个人保持自我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自我跟自私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自私往往会对他人以及他人的世界造成伤害,而自我则少了很多攻击性,年纪越大就越觉得人最持久最深刻的幸福感都是来自于自我的,因为活着,最大的敌人最亲密的朋友始终是自己,你最需要用心对待的也无非就是真实的自己而已,我爱我的家庭,我为之付出的所有都是遵从了我的内心,我爱我的孩子,我在忙成狗的时候依然要把孩子带在我的身边,我在眼皮快要打架的时候依然尽可能的用自己的温柔读着睡前故事哄他睡觉,那也是因为我想我愿意,仅此而已;当然,我有权利不对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微笑,我有权利拒绝与一个三观不同的人做朋友,不,甚至是保持普通的点头之交,这同样是为了取悦我自己,如果到了四十岁五十岁,我依然可以保护好这颗简单直接的心,这大概是我现在能想到的最酷的事之一。
那天突发奇想跟闺蜜做肉包,虽然丁老师说我的包子做的奇丑无比(事实上褶子真的是奇丑无比),但是还是深深的让自己高兴了一把,包子皮竟然是软的,肉馅竟然是无比美味的,于是又在自娱自乐的路上开了一趟小差。生活中值得认真对待的,必须是自己喜欢的事,那些无关痛痒的,就少用点心,少生点气,毕竟人生太短,真心太少,活着,不是为了让别人喜欢你,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