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10天后,16岁的皇太子刘彻继位。
这个时候,朝中的大权还被太皇太后窦猗房掌控。
六年后,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刘彻开始掌控实权。
公元前129年,登基已经12年的刘彻,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开始了征伐匈奴的战争。并在之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系列的汉匈之战,规模宏大,双方参战人数众多。发动这样的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和极其优秀的指挥员。
我来看看一下刘彻为这场战争准备的主要人员班底和他们的结局。
1、桑弘羊。此人被称作刘彻的钱袋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满足这场战争中消耗的巨量钱粮,桑弘羊对国内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经济措施让战争的胜利的有了保障。公元前80年,汉昭帝元凤元年,与霍光政见不合的桑弘羊,被牵连到一场谋反事件中,全家被杀。
2、卫青。刘彻的大舅哥。汉军征伐匈奴的指挥员之一。七次率军进攻匈奴,七战七胜。为征伐匈奴的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卫青此人,虽然战功卓著,但是为人低调,不拉山头,不干预朝政。卫青被人虽然得以善终,但长子卫伉被牵连到巫蛊之祸中而被杀。
3、霍去病。冠军侯。封狼居胥。六次出击匈奴皆全胜。汉武帝最爱惜的将领。可惜,天妒英才,年仅24岁就因病去世。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后来成为汉朝权臣,扶持了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病已两位皇帝登基。
4、张汤。史书都称此人为酷吏,此人坚决反对和亲,主张出兵匈奴,得到汉武帝重用。此人熟读律令,秉公执法。汉武帝时期,张汤奉诏制定一系列打击豪族势力的法律,进一步完善了汉朝的律法。此人主张法治,并依法惩处了众多违法乱纪的贵族和地方豪强。为汉朝的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因被人陷害,自杀而死。
5、张骞。张骞被誉为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国人,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此人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中原带回了众多原产西域的农作物。如、核桃,葡萄、石榴、胡萝卜、大蒜、芝麻、大葱等等。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张骞积极联络西域各国,分裂他们与匈奴的联系,帮助西域各国联系汉朝一起抗击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让汉朝看到了外边的世界,功劳甚大。公元前114年,年仅五十的张骞去世。
6、主父偃。主父偃创造了历史上最成功的阳谋,推恩令。主父偃对汉武帝说,刀磨得太快太锋利,虽然用起来顺手,但也容易折断,不易长保。这句话或许是主父偃想提醒汉武帝,对霍去病的使用需要适度,也要有所限制。霍去病固然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将军,但长时间的放纵霍去病随性所为,会有不好的后果。后来,霍去病擅自射杀李广之子李敢,面对汉武帝的责问,拒不认错,被汉武帝发配朔方城。后来病死在前往朔方的路上。除了推恩令,主父偃还主张把天下豪强富户迁至茂陵,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主张在朔方城,屯田设郡,充实北方边境,此举有效地防止了匈奴南犯。然而,主父偃大刀阔斧收拾豪强贵族的行为,最终带来了旧势力的报复。公元前126年,主父偃被查时受贿,为了平息豪强贵族的对主父偃的积怨,汉武帝最终诛杀了主父偃。
其实后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统一。但是,从小了说,汉武帝发动举国之路征伐匈奴,是顺应了时代。汉朝从建立之初,因为国力孱弱被匈奴欺负,不得已用和亲来缓解匈奴的矛盾。文景之治时期,汉朝忍辱负重,默默发展国力。虽然已经与匈奴和亲多年,但是匈奴依旧会侵扰边境地区。汉武帝时期,百姓们已经对匈奴积攒了大量的仇恨。征伐匈奴,其实是全体百姓对匈奴仇恨的爆发。
汉武帝的行为看似穷兵黩武,实则是顺应民意。我认为那个时候的汉人应该是很有血性的。
无论怎样,汉武帝打通了河西走廊,控制了西域,为中原带来了大量不曾见过的物种。击溃了匈奴,让中原文明得以持续的发展了下去。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