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社长从来不假装公号发了一篇推送《朋友,你尴尬的不是年龄,而是处境》,引发我一些思考。碰巧最近朋友也有咨询我这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是对我自己疑惑的梳理和规整。
这篇文章实际是在表达关于是否寻求改变的话题,无关主动与被动。只不过借助于某男性读者有关当前三十而立却不立的处境雏形来进行一系列的撕裂话题演变。
“物质上的贫穷,只是这处境中的一种。
而精神上的虚荣,会让这种贫穷变得难以忍受,让人更加无所适从。
有句话怎么说来说:这个社会的残酷就在于给了很多与你能力不相匹配的欲望。”
物质上的贫穷,也就是某读者所谓的社会周遭环境带给自己的无形压力,房子车子票子,这是外界强行塞给的束缚,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因为同样社会条件下,我不努力就会被人赶超,看似被动淘汰其实就是主动所为,因果关系在这里体现得很明朗。
在这样的设定下,“精神上的虚荣”确实会加剧这种贫穷带来的不适感,变得更加无所适从。但是脱离物质上的贫穷这一假性外在条件以后,精神上的虚荣真的是那么不堪吗?这一点我是保留意见的。因为“高处不胜寒”,见识过大江大海之后就不会再满足于日常溪流,精神上的虚荣对于主动找到改变出口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精神虚荣可以理解为一种意识开合的主动更新,一切可以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精神更新都可以理解为自我的一种正相关前进。当然这是排除掉那些固步自封,执念一隅的“不知道自己在不在场的人”而言。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能忍受这黑暗”。
正是因为见识过了更大的天地,更好的自我塑造的可能性,所以精神上的虚荣才会变成自我驱动力,执拗的向前,义无反顾。远在天边的月亮,也许会是一种近在咫尺的梦想,这个前提是我有足够的内驱力和自律。自律给我自由,也给我足够的心力坚定的走好下一步路,去寻求那个你想要成为的更好的自己。没钱那就想办法去挣钱,肥胖那就去跑步去健身去自我克制食欲。长得丑就应该去多读书,外表暂且千人千面,对人的观感也是千人千面,但是对于某件事情的理解力以及对美的感知力就有深浅之别。我想这些乐见其成的改观正是因为某种程度上的“精神虚荣”,正是由于见识开合和心有不甘,才会去想着改变想着去重塑自己,而不是自怨自艾,日复一日。
有时候,对于自我驱动不是特别擅长的人来说,在比较中被迫成长显然是恩恤。因为至少你自我教育完成的不是那么顺畅的时候还有你背后的某股外在的环境力量在隐形的推着你前进,多年以后,过了鲜衣怒马的年代,你会更加感恩现在所得的一切,包括曾经的怒骂,过去的不堪。种种都是你成长的轨迹,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的年轮,都是岁月在你脸上留下的刀印,正是这一刀一刀的雕刻,才会有你现在的茁壮。我对于过去始终是五味杂陈的态度,正是因为它才会有现在的我。
所谓个人意志,即用最热忱的态度对抗最渺小的希望。精神虚荣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人意志的自我更新选择的触发器,无所谓褒贬,一切基于自己优于过去的自己,自我技能树强化的欲望是否能搜寻到新的载体,是否能激发我们更好的一面,是否能向展示我们更大的可能性。
生存是残酷的,但应该还有点可能性。向上的精神虚荣未必不是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