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讲话,员工选拔就要从公司内部进行,因为外聘者容易水土不服,对于那些做不到公司要求的新员工,可以选择放弃。
老员工们听到了,全都笑了。可惜,过了多年,他们依然留在原地,依然没见升迁。
究竟发生什么了?
01水土不服离开的外聘者被评价:给他工资开高了
小王半年前来到那个家族式企业,帮助高管协调日常工作。
部门经理们几乎每天晚上十一点钟都能接到他的微信,提醒大家第二天的工作:
周一商务别忘记做什么,周三有什么事情,周五下班开会......事无巨细。
很多提示,如果没有他,大家真的会在百忙中忘记。
这个人在日常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至少运营正常。
但是没想到他离职了,很安静的离开了公司,几乎是消无声息。
然而老板却在大会上对他工作进行了评价:这个人,不行。
这名外聘者不适应这里的加班文化和环境,所以选择离开了。
但是,给大家留下的却是这样的评价。
为什么那么辛苦却得到这样的评价呢?
只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直接创造价值的人,老板说:怎么感觉给他的工资开高了呢。
一个人在公司是否能够立足,很大程度上根本不是看他有多辛苦,加班多晚,而是看他给公司能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02 外来者被高薪请来究竟要做什么呢?
一家小型的家族式企业,已经做了十年。
老员工占比80%,新员工都是外部聘来的,比较少。
每天老板都会花很多时间去协调各个部门的事务,因为部门之间都太熟了,但是问题很多不能解决,一晃就是半年。
经常性的开会,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因为搞不定,只能是群策群力,大家一起上,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这摆不定的各类事务其实很简单,但是奇怪,不仅走不动,还需要民主集中。
因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业务没有任何秘密,哪个都是一身的事情和理由来争取权利。
于是老板想到高薪请外援。
毫无例外,引进新人为了改变旧制度,向新的方向发展,只是究竟效果如何需要看情况。
03外来者能够做到何种程度呢?企业自救需要小改变
一个平静的湖水,哪天被放进了一条又一条的鲶鱼,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其他的鱼类全部开始行动,有的主动觅食,有的开始游动。
为了改变现状,领导者引进了新人。
新人入职的时候,公司都寄托很高的期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因为各自特色,在授权不到位的时候,这些人的任何一个人都等同被放到熔炉里去烤,等逐渐适应了,试用期也到了,但是永远离领导心里的那个目标很远。
好好观察一下自己单位有没有这种现象
1、单位留不住人,外聘者试用期没有结束就选择离开;
2、自动离开的人不管是专业,还是水平,能力在线的,基本上是忍受不了低效管理;
3、试用期没过的人很多被标签不合格,门面作祟。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被选择了结束。
因为,那个目标永远是可望不可及,行动三尺非一日之寒,借助外力得到解决并不容易,因为阻力之下,有些问题根本无法逾越。
04 老板宁可从外招高薪挖新人,也不愿意给老员工涨工资,原因竟然是刺激老员工改变?
很多单位现在开始想通了,用人还是要自己人。
什么叫自己人?
就是自己十分熟悉的人,因为对企业文化更加认同,也更加好沟通,不需要各自适应。
员工从内部选拔源于新人“不行”,究竟是比较明智,还是固步自封呢?
内部选拔的启动,一定要有合理的推荐者与参与者,否则,一切问题都是无解。
做什么事情也不要绝对,顺应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老板们认为,老员工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了舒适区,不再追求创新,只是在熟悉的业务甚至半知半解状态下,完成自己本职,多一点儿额外工作都不做,不是不愿意做,而是不想做,也不动脑筋去推进。
这些七大姑八大姨就在自己岗位上混着,对外来新人不是不配合,而是需要慢慢来。
既然新人要熟悉情况,那就一点一点进行,但是永远不会给到新人全貌,这些也可以说是抱团抵制外来新人的一贯做法吧。
老员工的价值感都是靠创新得来的
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事情,一个没有外来气息支援的团队,把自己逐渐包围起来,越来越严,拒绝外来者;
同时他们自己又搞不定内部流程,办公效率低下。
这样的内部选拔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水平永远都上不去的人,是推不动企业这条大船往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