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 彭慧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随着社会老龄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心理压力增大和疾病谱的改变,便秘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对人们的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8~10%,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便秘患病率高达22%,而且便秘还是老年患者诱发和加重心脑疾病、肠道癌症的高危因素。而据统计,真正了解并掌握便秘规范诊治流程的医生不超过5%-10%。
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以及二者皆有的混合型三大类。
生物反馈治疗仪可进行肛管直肠测压、肛周肌电图检测及对整个盆底的收缩放松功能进行全面评估。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影响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发挥其抗应激作用,来达到恢复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是国内外治疗便秘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有效率可达75%以上。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便秘的技术优势有无痛苦、无副作用,清洁卫生,操作简单、费用低,高科技、安全有保障。治疗范围包括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肠易激综合症、肛门不适、直肠脱垂及产后康复等。
我院肛肠科在张学明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整合消化内镜、医学影像、心理科及康复针灸等专业资源,在河北省内较早开展顽固性便秘的诊治研究,先后开展了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钡糊法排粪造影、四重排粪造影等项目诊断顽固性便秘,同时在国内最早开展STARR术(双吻合器直肠环切术)/TranSTARR术治疗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创新并细化了便秘的诊疗流程与方案。此次生物反馈治疗仪引进后,可进一步开展肛管直肠测压、肛周肌电图及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完善了便秘的诊治内容,极大地提高了便秘系统化诊疗水准。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院肛肠科坚持突出本科室特色,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开展了出口梗阻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的治疗和研究,总结出“便秘实验性治疗”等诊治流程,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肛肠科除开展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直肠脱垂以及盆底疝的手术治疗外,还开展了腹泻及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等项目,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同时与放射科、心理科、中医科以及针灸康复等其他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开展了心理、物理等康复治疗,配合针灸、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提高了便秘实验性治疗效果,加快了便秘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进程。
彭慧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
【社会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医师考核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肛肠病专业委员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经肛直肠微创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联盟医学专家会员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审稿专家
【医疗特长】
主攻肛肠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盆底疾患、顽固性便秘、复杂性肛瘘、痔、肛裂及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