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和 人 最 大 的 差 别 是 认 知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所谓成长,就来源于认知。
而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
真正的认知需要通过行动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我总结了两个可能遇到的误区,未必全面,抛砖引玉:
误 区 一: 以为自己知道,远远不如以为自己不知道
自以为是,是自我认知升级的死敌。
不懂家庭教育,本着“打是亲,骂是爱“的思想教育孩子,觉得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好,并且以为孩子现在不争气,是因为自己“溺爱”孩子,殊不知道溺爱孩子实际上是看不见孩子!
误 区 二 : 以为自己认为重要和真的认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孩子开始玩网络游戏就给孩子贴上网瘾标签。
根本不了解网瘾的成因,贴上标签就开始各种围追堵截,上演警察捉小偷,生生把孩子逼成网瘾;看见孩子和异性交往就以为是早恋,反正自己认为高考前一天就是早恋,过完高考爱怎么恋怎么恋,后来发现,原来只要不影响学习,就不是早恋!有一个词叫自我迷惑。自认为觉得很重要,但根本没把它转化成真正的行动。
这是认知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误区:以为自己认为很重要和真的认为很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不 行 动 的 认 知,就 是 伪 认 知
尽管自己知道,有什么用?一个浪潮打过来,认知就没了,如同没有。孩子出现一个偏差行为,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就自以为是的以为还是自己惯坏的孩子,自己都被自己折磨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对孩子狠,孩子就给你闹,对孩子松,孩子就不学习,知行分离。
错误的教育方式,都是起到短暂的效果,从而迷惑你的认知。
真正的认知,必须知行结合。
推荐书目一:《幸福从接纳开始》
作 者: 林 青 贤
出 版 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言:我的梦想就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希望生活尽可能没有焦虑,少点受伤。每天早上起来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是喜悦的。每天精力充沛,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很欣赏自己,很有力量,对生活充满向往和追求。我的内心是平和的,生活中么有什么事情是让自己愤怒或者是难过的,每天都活在充满生命力的状态里。
推荐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一定要从头到尾按顺序读,你可以每天随意翻翻,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也不建议一口气把它读完,慢慢来,随意就好了。
接纳是什么?认清他本来的样子,能够分离和独立,更客观地看待对方与自己,通整地看待。当我们愿意去了解真实的时候,也许我们就学会了接纳,这时幸福也就不知不觉开始了...
我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别人怎么看待我,不代表那就是我,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的。我也要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完美,不管别人发生什么,我都相信:别人一定有他正面的动机,别人背后一定是为了爱,别人一定是在他有限的资源范围内为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