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曾经因为《白夜行》这本书,我深深爱着东野圭吾的作品,5年时间里,我还沉浸其中。
今年5月底,我读余华《兄弟》,读完这本书后,开始阅读余华的其他作品,一口气把余华比较经典的9本作品都阅读完了。
7月初,因为《长安的荔枝》,我去搜索马伯庸其他的作品,一口气读完了5本他的作品。
这样阅读以后,我发现这种阅读方式还是很有意思的,每个作者的作品都有迹可循。
比如东野圭吾善于用一个推理故事,去展示人性的弱点,在结尾处又总能峰回路转,刻画人性温暖的一面,让读者在对人性心寒之时,又能再次对这个世界恢复热爱与渴望。
又或者余华的作品,他笔下的多数是普通大众的悲,在《活着》里,福贵充满坎坷的一生;《兄弟》里,李光腰缠万贯,再也没有一个对自己真心的人;《第七天》里,普通人受尽苦难,最后死无葬身之地;《许三观卖血记里》里,许三观12次卖血,撑起全家的天;《在细雨中呼喊》里,我尝尽孤独与排斥.......
读余华的作品,特别费眼泪,我是读一本哭一本,《兄弟》这本书好几次落泪,没读余华作品以前,我从不觉得自己是如此感性,读到某些场景,眼泪莫名模糊眼眶,实在是不受控制。
余华的作品,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即使每一本都很悲,但每一个人还是努力生活。
或许这就是普通大众的生活,芸芸众生,谁的生活都不容易,就如同我们自己,有时候觉得生活很难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但还是走到了这里。
回过头来,又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如此,难熬的时候,再忍忍,当初过不去的坎,早成了我们脚下的垫脚石。
再说马伯庸的作品,他笔下的更多的是职场打工人的社畜生活。
在《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绞尽脑汁想出的运输鲜荔枝方法,上司有事推脱,有功来分一杯羹,同僚则是落魄时落井下石,甚至火上浇油,升官时各方讨好。
正如黄渤说的:“等你成功了,有钱了,你会发现身边全都是好人,没有一个坏人。”
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哪里都适用。
在《食南之徒》里,唐蒙告诉我们,有价值才是职场最大的筹码,被利用证明有价值,在职场,可以摸鱼,但不能真菜,没有背景又没有能力,才是输得最惨的那个。
马伯庸的笔下,以历史上的一件小事为切入点,让我们看到一部部活生生的职场打工记。从那些小人物“打工人”在大boss底下求生的经历,让我们学到现今的为人处事以及职场道理,既深刻又内涵十足。
写在最后
我还在继续阅读马伯庸的其他作品,计划先把《大医》和《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完,9月开始读莫言的经典作品,暂定把莫言的这9本作品读完:《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树林》、《晚熟的人》、《檀香刑》、《酒国》、《四十一炮》、《红高粱家族》。
现在每天都在好好读书,越读书,越享受读书的乐趣。至于读书的意义,就让它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