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自由写作班之前,我从未意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我的原生家庭有着莫大的关联,毕竟父母那一代的成长环境和我们的天差地别,但是写着写着我自己的家庭,逐渐意识到这中间居然有着如此多的相似,就连差别之处的深层原因也能从中找出源头。
我的父母大人都是对工作特别负责,勤奋努力的人,我母亲今年69,爸爸比妈妈小一岁,但两人都还在工作,属于超长待机状态。反映到我自己身上,我觉自己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的人,先前在中行工作六年,一直受爱行敬业的洗脑,工作努力程度自不必说,后来跳槽到外企,这种习惯也一直保持了下来。所以就有拄着拐杖,熬过忙季;顶着40度高烧,坚持赶完季报,再去住院的故事,把从外地赶回来送我入院的老公气的直跳脚。可是,从我的角度看,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反映到我的婚姻状态,相似处就更多一些。我觉得我找老公就是按爸爸来的,我心目中的理想男性应该是聪明优秀,幽默能干,事业心责任心强,有领导力,能让我心悦诚服的人。现在想来,爸爸老公应该都归于这一类。不过,我老公听到这些话,应该会笑的眉眼弯弯,然后说,胡说八道,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还那么年轻,你哪里会知道我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可一向都听你的话。可是,我怎么觉得即便是那么青葱的岁月,我也觉得他会变成我想象中的样子呢?更有意思的是,我父母相差一岁,我先生也仅大我一岁;我妈妈早年是校篮球队的,个子比较高,比我爸爸还高了几厘米,这成为她心中一大遗憾,一直想在我身上弥补。可是,我先生也仅仅比我高了2厘米,男生长得晚,早年连这2厘米都没有,所以我妈妈郁闷的很,不明白我的选择,我也郁闷的很,难道男人的高度是身高决定的吗,不是别人家的妈妈都劝女儿不要太在意身高的吗,你看,这就是身教大于言传的经典案例。连一些细节,也有相似之处,比如两人厨艺都不错,当然,不同之处是,我先生比爸爸脾气好很多,我们真正发生争执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还约定,一方发脾气的时候一方最好保持沉默,任何一方再生气都不许提离婚,一定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过渡的语言表达太伤感情。
我妈妈可能是职业的原因,和小朋友接触多了,性格中有几分天真,然后又由于早年丧父,遇事时藏着几分孤勇。我爸爸有两次心脏病突发的经历,都是妈妈把他送到医院,第一次是我爸爸才30多岁的时候,那是个没有家庭电话的年代,其中的过程可想而知。还有一次,爸爸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患上了抑郁症,也是我妈妈的陪伴使他恢复了健康。所以,即使坚强如我爸爸,对妈妈也总有几分依赖的感觉。她有时候会像对待小孩一样对待爸爸,喊他牛牛。这一点也被我们完美继承了下来,还发扬光大了。比如说我们遇到小小的意见不一的时候,经常爱打个滚发个嗲来解决分歧,相互之间用狗狗猫猫来称呼对方,不高兴的时候喜欢扮小孩,当然这和我们在工作中的形象相比还是挺违和的,一点也不高大上呀。妈妈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她觉得哪怕自己老公很能赚钱,女人也该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她相信年轻时候的贫穷不可怕,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定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她和我爸爸就是这么过来的。她也相信富裕的生活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重视风险,但不要完全回避,与风险共舞,这只是一个选择问题。这些都在我后来的事业选择,婚姻观,价值观的形成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我的审美也受到她的影响,她觉得米色系是优雅的色系,她最喜欢真丝和羊绒,我的衣橱里这两种质地的衣物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而这些认知甚至被我女儿继承了下来。
家庭的文化影响到其中的每个成员,甚至我先生都说,我一开始工作上面最大的动力是来自于你的家庭,争取不比岳父岳母过得差。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追求事业的成功,代价往往是更少的家人陪伴的时间,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是极少的。两年多前,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先生又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虽然期间遇到了一大堆问题,但是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交流的时间反而增多了,心也靠得更近了。我们也努力取得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有些事情,真的是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取舍。而这些,和我父母早年的生活也何其的相像。
总而言之,我觉得原生家庭给我正能量居多:比如,爸爸会说,不必刻意追求金钱,事业成功了,钱自然会有的;没人提拔你不要紧,自己提升自己;百做不如一算;妈妈会说,我居然60了,我可不觉得我60了; 宝贝,我亲爱的宝贝,不要紧,不要担心,没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