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orbid*
3.13——
我在3月13日清晨,关闭了朋友圈入口。立志此后21天不刷朋友圈,看看我能有何改变。
大数据新时代,仿佛所有人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的存在。它不仅深入你我的生活,更是融入了你我的生命。对于有些人来说,没有手机在身边,就好像出门没有氧气,无法呼吸。我也是这样的一员。
现在的社交软件越来越多,纷杂多样,于我最常用的聊天软件,是微信。每天既定的浏览朋友圈,一小时不看就浑身难受,尤其看到朋友圈入口有小红点的闪烁时,手总会不由自主的点进去。
从朋友圈里你可以获知很多信息。今天谁吃了什么,谁拉了什么,谁嗨皮,谁又哭泣,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存在也是一种有益的知识获取端口。
可是刷了N多年的朋友圈,为何我现在才突然产生不想刷它的念头。
我认为它无疑是个时间小偷。在我不知觉的情况下,慢慢地偷走了我琐碎又宝贵的时间。早晨起床刷一刷,闲来无事刷一刷,午睡时间刷一刷,晚睡之前还要刷一刷,“我只刷10分钟”,这样的谎言日复一日。(⊙_)
其次,它严重影响我的心情,也不知不觉的影响了我的自我定位。当然,于我而言是这样,我属于自我控制能力极差的那一类,而且我判断真假的能力也极差,所以来源于它的信息,常常会困扰得我心烦意乱,无法好好做事。
3.25——
今天是第12天。
我究竟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何谓真正的自己?
这个问题反反复复困扰着我,最近尤为明显。我在大数据时代潮流的涌进中,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也看不清他人。
有时候只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折磨得自己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而这个所谓的“问题”或许小到在有些人看来只是一种矫情、无病呻吟。有人说:你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嘛,就为这么芝麻大点儿的事,至于吗?别矫情,多累啊,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想那麽多受罪,就非喜欢跟自己过不去吗?
对,或许吧。我无法回答类似这一类的“规劝”,面对这样的“规劝”我实在无话可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此话我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我只是想表达我对这类规劝无法苟同又无可奈何的一种感慨,我也完全没有任何想要否认这种想法,或者这样过活的人的意思,正如,我愿过日日夜思,难以入眠的日子,你愿心无挂念的生活,都是彼此的人生,从无对错高低之分。
前面我说过我的自控能力不强,我极其容易受他人影响而改变自我初衷,尤其在朋友圈面前。网络的虚拟性,助生了我这样的性子和陋习。我急于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3.26——
短短一天,我的想法天翻地覆。昨天我的世界风雨大作,乌云密集。
可今天忽然天晴了。
关闭朋友圈的第13天,我忽然听到朋友的点化,她一笔指出,我之所以关闭朋友圈,只是因为我想逃避。你在逃避而已。
此话哐哐直击我的心肝脾肺肾,是啊,我何尝不是在逃避。
而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想要度人,我得先度己。
4.3——
今天是第21天。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我不刷朋友圈,只是想用这一个动作来影响我学会时间管理,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是一个我自我改变的开始和标志。包括减少玩游戏,刷微博,看视频的时间,从而把这些省出来的时间多用于一些有益于自身进步的事情上。
这21天中,我坚持阅读、朗读,坚持早起。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与朋友一起吃饭,聊天。
对于朋友的关心也不再只是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亲近的人变得更亲近。
我也不再每天发朋友圈期待着别人为我点赞,为我打call,不害怕别人评价,不害怕我是否被人喜欢,不期待获得他人认可,做事之前也不再纠结我这么做是否迎合了他人对我的要求。
在被人喜欢的自己的驱壳掩盖下寻找真正的自己。相信喜欢我的人自然欣赏我骄傲的样子,而不是我故作讨喜的样子。
总体来说,我不刷朋友圈的21天,并没有像一开始我想象的那么痛苦,我反而更平静,更真实地与他人产生着真实的关系。
我今天的观点,并不是劝你此后再也不要刷朋友圈,只是想与和我有相同情况的朋友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如果你迷惘怀疑,那就问一问自己,在网络包装下的你是不是你想做的你。如果不是,那就放下这些浮躁的虚拟,从头再来。
从最初的生活,从身边真真实实的生活,重头来过。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在这21天的阅读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渔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晚安,各位。